圖便宜不論遠近
11月3日中午11點左右,記者在紅利市場見到了79歲的于女士,老人自豪地向記者展示她今天的“戰利品”。
據于女士介紹,這里市場上的菜相對較便宜,也正因此,她步行了40分鐘的路,專門從家到這來買菜,“這里的蔬菜比我家附近普遍能便宜幾毛錢,肉類最多每斤能便宜1塊多,就算專門坐公交車來買菜,也實惠。”于女士說,她這樣步行來買菜,既能省錢,又鍛煉了身體,可謂一舉兩得。
超市“淘”菜趕兩頭
在大潤發超市,一位正在挑揀西紅柿的大媽告訴記者,如果想買便宜菜,應該清早或晚上來超市,這個時候往往會低價出售一些放不住的蔬菜,仔細挑揀也能淘出好東西,“我前幾天早晨在振華購物中心就淘到了一些蘿卜,才8毛錢一斤,很實惠。”
家住南洪街附近的張大媽告訴記者,她每天都會關注超市的特價商品,一旦發現有合適的立即出手,“前幾天在超市買了一袋特價大米,比平時買省了10多塊呢!”。
加入團購搞批發
一般而言,“團購”二字多和旅游、建材、汽車等大宗商品聯系一塊,但現在,“團購”二字也慢慢滲入到蔬菜市場,對此,租住在煙臺大學附近的小林身有體會,“團購蔬菜”使他嘗到不少甜頭。
小林在萊山區一家裝修公司上班,他頗有成就地說:“我們幾個鄰居商量好,一塊去買菜,人多了價錢自然好商量,一點一滴省了不少錢,比如西紅柿市場價是3元,我們人多量大,商販有時就能便宜5毛。”
能儲存的就囤貨
調查中記者發現,盡管蔬菜價格上揚,但大量買菜的市民仍不在少數,出現了“囤貨族”。在北馬路,記者看到一位市民兩手拎著四捆蔥,大概有50斤左右,據這位市民介紹,大蔥1元/斤,小蔥0.6元/斤,多買些放著慢慢吃,“大蔥可以儲藏,多買些,免得以后再漲價。”
據了解,易于儲存的大蔥、土豆、紅薯等購買儲存的意向較大。
鏈接
省錢支招
一:不趕早趕巧。避開早高峰,改早上買菜為晚上買菜。
二:買前多比較。菜攤和超市的價格往往不一致,建議都逛逛,不少超市還常常推出特價菜。
三:學會看天氣。多看天氣預報,明天下雨,今天就多買菜,不會錯的。
四:“偷菜”成時尚。受到游戲“種菜偷菜”的影響,在花盆里種點蔥蒜,省錢又省事。
五:去批發市場。如果你有時間或地點的優勢,不妨多轉轉批發市場,相信肯定會有收獲。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