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金融模式
創新點:藝術品市場的“雅昌指數”
一家普通印刷企業,歷經五年,最終完成了藝術品市場“股票指數系統”的研發,并借此成為藝術品行業的整合者與領導者。這家企業便是雅昌彩色印刷公司。
雅昌將曾經印制過的藝術品圖片集中起來,建成了藝術品圖片數據庫。根據藝術品的不同種類,雅昌將這個數據庫分成四大類別:藝術品拍賣市場數據庫、藝術家及作品數據庫、書畫印鑒數據庫、畫譜收錄書畫著錄數據庫。
這個數據庫的價值在何處?雅昌董事長萬捷曾表示:“我擁有了幾乎所有拍賣行的中國藝術品拍賣數據,包括圖片資料、拍賣時間、拍賣地點、拍賣機構、拍賣成交價等市場信息;比如你查查齊白石,全部都能顯示出來,什么時候什么公司拍賣的,成交價多少,一清二楚。”
經過多年積累,雅昌已經擁有了包括國內外最重要的75家專業藝術品拍賣機構,從1993年至今的所有拍賣信息。
隨著中國藝術品投資的升溫,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迫切需要類似“股票指數”的投資工具,為藝術品投資者、藝術品市場研究者及有關管理部門,提供藝術品拍賣市場領域全面、準確、權威的信息服務。
眾所周知,“股票指數”就是股票價格走勢的反映,是基于不同權重股票的交易價格統計而形成的。而雅昌擁有了絕大部分中國藝術品歷史拍賣價格的數據庫,因而完全有條件設計出“中國藝術品價格指數體系”。
于是,雅昌開始著手該指數體系的研發,并取名為“雅昌指數”。為了研發雅昌指數,萬捷親自擔綱該項目的領頭人。一方面,他聘請了深交所及上交所的多名證券專家,組成“專家顧問團”指導指數設計;另一方面,他招聘了一批“金融工程”領域的專業人士,專職指數開發。
歷經近五年時間,耗資2000多萬元人民幣,雅昌指數橫空出世,最終形成了“成份指數”(類似大盤指數),即針對不同畫種所推出的“國畫成分400指數”、“油畫成分100指數”兩個指數;分類指數(類似行業指數),即針對不同畫派所推出的“海派書畫50指數”、“京津畫派70指數”、“嶺南畫派30指數”、“新金陵畫派30指數”等八個指數;個人作品成交價格指數(類似個股指數),如“齊白石指數”、“張大千指數”等。這些指數以每個月作為一期發布一次,遇到大型拍賣會,則會專門發布。
案例:誠信創投
類別:股東套現
創新點:套現中的避稅
樂凱膠片(600135,股吧)第二大股東熊玲瑤在短短3個月的時間里,進行了多達5次的套現交易,總金額達1.68億元。但是這持續的套現背后,卻有很多不合常理的事情。
熊玲瑤合計持有樂凱膠片4232.24萬股股票,持股比例為12.37%。據樂凱膠片公告顯示:這批股票原為“廣州誠信創投”所持有,由于誠信創投的大股東袁志敏無力償還熊玲瑤的債務(本息合計約2.1億元),后經廣州市仲裁委員會裁定,袁志敏將自己控股的誠信創投所持有的4232.24萬股樂凱膠片股票,全部過戶給熊玲瑤,用于抵債。而奇怪的是,該股票按照當時的股價計算,總市值高達3.8億元。用3.8億元的股票去抵消2.1億元的債務,究竟是袁志敏犯傻呢,還是另有隱情?
“誠信創投”專司財務投資,2007年11月因樂凱的股權分置改革而入股,并成為其第二大股東。2009年3月,誠信創投所持有的限售股分階段獲得流通權。作為財務投資人,誠信創投接盤樂凱膠片股份的目的,即是希望股票獲得流通權之后能夠溢價拋售。
隨著2009年下半年股市大盤的重新走高,樂凱膠片的股價也在跟隨大盤向上摸高,但是袁志敏卻一直“按兵不動”沒有進行套現。或許,稅負是其不得不考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市場上減持的“小非”多數是上市公司的原始股東,持股成本甚至低于1元/股,即使拋售之后繳納所得稅,盈利依然可觀;而誠信創投是以6.38元/股的成本持有的,若以現行股價減持,盈利甚少,還要扣除雙重所得稅(拋售時的企業所得稅、分紅時的個人所得稅)。
2009年11月25日,樂凱膠片很蹊蹺地發布了一則公告:公司第二大股東誠信創投的實際控制人袁志敏,因欠自然人熊玲瑤2.115億元(本金與利息合計)債務,該筆債務發生于2007年11月,現袁志敏無力償還該筆債務,2009年11月11日,經廣州市仲裁委員會裁定,將誠信創投所持有的所有4232.24萬股樂凱膠片股票用于抵債(相當于以5元/股的價格轉讓給了熊玲瑤)。袁志敏系熊玲瑤姑父。然而,該公告并未披露袁志敏與熊玲瑤的親屬關系,以及這筆債務因何發生。
一直關系親密的親屬雙方,怎么突然就產生了債務糾紛,而且還鬧到了需要仲裁委員會來仲裁的程度?以2009年11月11日的樂凱膠片收盤價9元/股計,誠信創投用來抵債的股票總市值高達3.8億元。即使親屬關系破裂了,袁志敏為什么愿意用誠信創投所持有的價值3.8億元的股票去償還2.115億元的債務?如若真要還錢的話,誠信創投可將已經解除限售的1710萬股直接拋售,即可套現1.5億元,大約可以還清75%的債務,用得著把全部股票用來抵債嗎?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