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晚,香港元朗一處新盤緊急開售,這里偏遠的方位并沒有阻礙買家熱捧,其中不乏內地購房者。
當天,香港特區政府宣布兩項“辣招”降溫樓市,包括非香港永久居民到港置業要繳納15%的買家印花稅、增加額外印花稅的稅率和延長適用年期等。新措施10月27日起正式生效。
在香港某大學任教的吳先生已籌備買房數月,只能推遲買房計劃。他們一家三口蝸居于新界沙田一個不足40平方米的單位住宅內,每月租金7000港元。他尚未居港七年成為香港永久居民,因而成為15%買家印花稅的征收對象。香港特區政府差餉物業估價署的數據顯示,今年8月,新界40平方米以下私人住宅單位的平均價格為71735港元,而在今年1月“僅為”57524港元。
香港樓市的再度高企嚇退了買房者,上述稅收新政亦是如此。一位某金融機構的首席經濟學家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不論是永久居民還是非永久居民,在買家印花稅下都是輸家。
這項政策另一項引人關注之處在于其對于內地購房個人或機構的影響。香港稅務局數字顯示,去年近兩成的一手樓是由非香港居民購買,比2008年增加逾兩倍。
香港特區政府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28日表示,為避免有非本地人通過香港公司買樓逃稅,新推出的買家住宅印花稅適用于所有公司,香港注冊公司也不能例外。
26日傍晚,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突然聯同多位負責財經和房屋土地政策的官員召開記者會宣布兩項新措施,一是推出全新的買家印花稅,即所有外地人士、本地及外地注冊的公司購買香港住宅時需繳付15%的買家印花稅;同時也將提高額外印花稅的稅階,將試用期延長至3年。
曾俊華稱,“香港樓市的亢奮情況已與經濟背道而馳”。
他表示,從今年至今,香港中小型住宅價格升幅高達21%,大型住宅價格上升11%。香港居民供款負擔比率已升至50%,若息率上升3%,該比率將增至65%,超過過去20年來50.4%的平均水平。
曾俊華稱,新的買家印花稅為“非常時期非常措施”,可能會對外地人士造成不便,但希望他們諒解。
新措施還延長和提高了2010年11月開始實施的針對短炒買家的額外印花稅(SSD)。若買家在6個月內轉售,SSD稅率從15%增至20%;6個月至1年內轉售,稅率從10%增至15%;1~3年內轉售的稅率從5%提至10%。
也就是說,如果有外地買家在半年內轉售物業,共需繳納占房價高達35%的稅率。這還不算既有的普通印花稅。
除了用于“非常時期”調控的上述兩項印花稅,香港還實行11檔買賣或轉讓不動產的印花稅率,按照市價分級,200萬港元以下的征收100港元、2173萬港元以上最高封頂是4.25%。
有分析人士認為,上述新措施意在逼退外來熱錢,但如果供應不大幅增加,預計香港人住宅需求仍會慢推樓價,而利息升降將決定未來樓價曲線。
曾俊華稱,新一輪樓市管理措施均是從需求著手,希望與特首梁振英早前推出的10招增加房屋供應措施一起雙管齊下,從供求兩方面令樓市恢復健康發展。
新措施出臺后,地產開發商、代理商和買家、賣家均聞風而動,有人歡喜有人憂。
地產中介姚小姐向本報記者表示,她的客戶90%都是內地人,這個月成交的幾單內地買家要請她吃飯致謝,因為避過了買家印花稅。
姚小姐預計新措施對樓市影響很大,而她也將被動放假休息。
在位于傳統中產區九龍黃埔的某地產代理窗外,已出現業主“狠招看淡后市”的減價廣告。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部總裁陳永杰認為,新增買家稅令香港房地產市場猶如變成封閉市場,流通量將大大減少,造成成交量和成交價齊跌的局面,預計樓價將下跌10%至15%。
姚小姐則認為,需求被抑制下,租金反而會大幅上漲,同時由于買家印花稅只是針對住宅,商業地產反而會進一步上漲。
算賬買樓成本
聯系匯率制度下的香港,利率追隨美國長期低企,外來資金蜂擁而入。與此同時,就像目前的港元匯率,香港樓市對于內地資金的吸引力一直高企。
一家行業機構的數據顯示,去年一度有三成香港樓市資金來自內地。
分析人士稱,從增加供應、抑制外來資金投資和投機需求兩方面入手,特區政府調控樓市順應民心,有利于解決香港深層次矛盾。但買家印花稅以是否香港永久居民身份區分外地和本地人士的一刀切方式卻并非沒有商榷之處。從吸引和留住國際化人才、維持公平開放社會環境,以及對香港房地產市場形成長期穩定支持三方面來考慮,買家印花稅仍有優化空間。
特區政府統計處數字顯示,截至去年年底,香港共有711.2萬人,其中包括香港永久居民和非永久居民的常住居民為688.97萬人。非永久居民是指在港工作、學習和居住未滿七年的居民,持有香港身份證,區別于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
統計處并未提供永久居民和非永久居民的具體數字。但以特區入境事務處2010年3月底共收到611.3萬份香港特區護照申請書來簡單計算,非永久居民的人數可能達到70多萬人。
這些非永久居民,有國際企業派駐香港的外籍人士,有外國留學生,也有通過優秀人才和專才計劃、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非本地學生就讀和畢業生留港計劃等留港的內地人士。
他們為香港做出的貢獻并不只是稅收和GDP,還有多元化、國際化的思維與能力。按照目前的稅收政策,以太古城約61.5平方米每個月租金1.9萬港元、售價638萬港元的兩房單位為例,若租住7年,租金支出高達159.6萬港元;若不愿白白將這筆錢付諸流水而選擇購買自住,則需一次性支付95.7萬港元的買家印花稅,遠高于香港永久居民應支付的21.8萬港元普通印花稅。
談及買家印花稅,曾俊華稱在樓市供求恢復平衡之后會考慮撤銷這項措施。
2011年6月,香港金管局首次限貸外地人士,如果按揭貸款申請人的主要收入并非來自香港,則貸款最高按揭比例,按照各類物業適用標準再下調至少一成。今年9月14日,香港金管局再度收緊對外地人士的貸款,其中,主要收入并非源自香港的申請人,最高按揭成數再下調一成。
政策借鑒
香港的買家印花稅可以從臨近相似經濟體找到啟發之意。去年12月7日,新加坡宣布征收額外買家印花稅,適用于三類群體,包括外國人和公司買家、已擁有一套以上住房的新加坡永久居民和已擁有兩套以上住房的新加坡國民。
新加坡的措施也是針對外來資金推高樓價,三類群體的額外買家印花稅稅率,其中,外國人和公司買家繳付房價的10%,新加坡永久居民和國民則繳付3%作為額外買家印花稅。
要成為新加坡永久居民,只需獲得工作簽證后6個月即可申請。而要成為香港永久居民,需長達七年時間居住于香港。需要指出的是,新加坡私人房屋僅占市場房屋總量的21%,其余是國民和永久居民才能購買的祖屋;而香港的私人房屋數量占市場房屋總量的55.2%,其余為公屋和居屋。
也就是說,私人房屋市場對香港樓市的影響要大于新加坡。上述金融機構首席經濟學家指出,不論是永久居民還是非永久居民,在買家印花稅下都是輸家。決定推遲買樓的吳先生則認為,目前并非入市時機,待樓市周期完成后再入市不遲,他說,現在沒能入場的非永久居民不要埋怨,目前買的樓倒是有很高的風險成為負資產。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