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日,一項“沒100萬元難以養老”的社會調查結果,讓養老這個話題變得更加沉重。日益龐大的銀發群體、越來越大的養老壓力,中國“未富先老”,老有所養成為每個家庭不得不面臨的承受之重。繼續上周的話題,本期我們繼續聊一聊,如何打理養老金。
1
【儲備篇】
養老金投資 早下手為強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的養老費用呈大幅增長之勢。對于老年人來說,要妥善打理養老金;而對于年輕人來說,養老也并不遙遠。養老金的準備,越早越好。”采訪中,幾位理財師均表示,與其退休后挖空心思去理財,為賺取一點點收益而輾轉反側,還不如年輕時早做打算,攢足養老錢,安度晚年。
A
提早規劃 積少成多
“對于年輕人來說,及早做好養老規劃,已經刻不容緩。”浦發銀行鄭州分行理財師薛盈盈說,養老,其實已經包括兩個方面——為自己的老年生活做打算,為父母的暮年做打算。因此,對于年輕人來說,養老,并不是一個遙遠的話題。
我國目前確定的養老金替代率的目標是54%,這意味著退休后的收入只有在職時的一半左右。為了保持同樣的生活水平、醫療條件等,個人還需另行儲備養老金。
“提早規劃,養老所需的巨額資金就可通過日常生活理財的逐步積累來慢慢實現。”交行理財師王浩諾提醒說,可以根據人生所處的不同階段,用不同的投資規劃來籌備養老金。
B
青年人 重在積累
對青年人來說,養老資金的儲備時間相對較長,抗風險能力較強,但資金量相對較少,可選擇較積極的投資方式,積累資金,也積累投資經驗。
首先,可通過基金定投積累資金。
其次,購買養老保險。一般來說,壽險產品的保費和投保年齡是成正比的,因此越早購買費用越低;若是分紅型保險,青年人比老年人在紅利的分配上也會更加合算,不妨選擇期繳的方式購買保險,減輕瞬時支付的資金壓力。
最后,適當配置風險產品,如可嘗試股票、外匯等高風險投資市場,積累投資經驗,博取高收益。
C
中年人 重在增值
人生進入中年后,往往已具備了一定資金實力和投資經驗,應更注重資產的配置和投資的保值增值,并注意短期、中期、長期資金的配比。
首先,對于已經擁有一定經濟基礎的中年人來說,可以選擇銀行理財產品、專屬理財產品等有一定投資門檻的穩健型投資項目,以及一定比例的黃金類資產,使資金保值增值。
其次,做足保障。在社保之外,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考慮購買定期壽險、重大疾病保險和住院醫療保險等保險產品,以增加養老保障。
2
【市場篇】
銀發理財 供需不對等
都市里的老人退休后,有大把的時間來關注暮年的生活品質問題,不少人希望通過投資理財,保障或者改善養老期的物質生活水平。但是,當這些老人走進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后會發現,眼下市面上適合老年群體的理財產品和理財渠道仍然有限。
A
銀發理財 需求很旺盛
“一說老年人理財,就是老三樣:儲蓄、國債、基金,而且有的不僅不賺錢還賠錢。其實,我們老年人也有投資增值的需求,而且這個群體很龐大。但這一直被很多人所忽視。”談及老年理財,焦阿姨就有點著急,她認為,與正處于打拼期的年輕人相比,老年群體所擁有的資金量其實更龐大、更穩定,他們的理財需求也更迫切。
剛剛退休兩年的焦阿姨,做了一輩子財務工作,理財管賬是她的長項。她說,隨著近年來投資理念的普及,城市里的老年人退休后就開始思考如何打理手中現有積蓄和每月的退休金。但實際上,目前市場上適合老年人投資的渠道很有限。市場上缺乏為老年人定制的金融工具和理財產品,老年人往往被排斥在現代快捷金融服務之外。
針對目前老年理財市場的狀況,焦阿姨呼吁:銀行、保險公司之類的金融服務機構應該多關注銀發理財群體。
“對都市銀發群體來說,打拼了一輩子,退休后手上攢個一二十萬的現金資產很常見。如果年輕時打理得好,退休時手上握有上百萬資產的老年人也并不鮮見。”她說,如今年輕人扶養老人的壓力越來越大,退休后的老年人都會考慮如何打理手上這點有限的資產,讓資金動起來獲取穩定收益,減輕孩子的負擔。應該說,銀發族對理財的渴求還是很強烈的。
B
金融機構 對口產品少
“目前,我的客戶中,老年群體確實占了相當大的比例。但是,針對老年群體的理財產品,市場上確實很有限。”經三路上一家銀行的理財師小姚告訴記者,他所在銀行從未推出過針對老年人的理財產品,雖然聽說其他銀行嘗試推出過此類產品,但據他了解,其中好幾個產品都不過是把傳統的低風險產品捆綁在一起換了個包裝,重新推出而已,“老年理財”不過是一個用來營銷的噱頭。無論是投資門檻、投資期限,還是投資風險和投資收益,與其他理財產品的區別很小。
小姚說,他的客戶中,有好幾位老年人,會滾動購買某個理財產品,而此類產品往往是20萬元起步認購、收益相對較高的產品。這幾位老年客戶投資額一般都在20萬元以上,資金主要投放于收益有保證的人民幣理財產品,同時也會投資一部分基金。
“他們一般都很謹慎,會試探性投資。我的服務贏得他們信任和認可后,會陸續將其他銀行的資金轉移過來,交給我打理。”小姚總結說,相對于年輕客戶群來說,老年人的資金量確實更雄厚,用于投資的資金也更加穩定,理財愿望也更迫切,“有幾位阿姨,每周都會跑一趟銀行,咨詢投資理財的信息。”
小姚認為,近年來,國內的投資市場也在不斷細分,理財渠道不斷豐富。隨著中國邁入老齡化社會,以后老年人會越來越多。相信后期金融機構的產品研發也會關注到老年群體的理財需求,設計出適合銀發族的理財產品。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