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信托公司網站以及第三方交易平臺上掛出來的信托產品轉讓信息悄然增多。從極元財富的數據來看,2012年全年只有40只信托轉讓信息,而2013年一季度已有11只產品轉讓,數量有所提升。據業內人士分析,隨著信托市場的火爆,轉移風險或者兌現流動性等需求也相對增加,信托轉讓的供需正逐漸擴大。
公開數據顯示,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網站轉讓受益權的信托產品達到34只。南都記者致電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獲知,其實際掌握的轉讓信息比掛出的數據要多,只是由于某些原因未掛出。
信托轉讓增多但成交少
“2012年大概收到40個信托產品出讓。”極元財富某分公司副總楊林(化名)透露,今年以來數據同比有所增多。
“信托轉讓市場的發展會很快,因為大量信托產品發行后,投資者有不同的風險偏好及資金期限要求,會催生二手信托市場(即信托轉讓)。”某投行資深人士王河分析。
揚州守得理財創始人胡順中也認同這一趨勢,他認為“轉讓信托主要有兩個原因:購買時未充分考慮到資金流動性,比如買了兩年期產品,過了一年就急需用錢,而不得不考慮轉讓;另一方面不排除時下報出的個別信托產品難以對付,以及剛性兌付即將被打破的影響下,信托持有人希望轉嫁風險。”此外,王河認為還有一種因素,即信托持有人風險偏好的改變,比如購買前,認為可以承受信托產品可能出現的風險,但是持有后又覺得無法承受而意欲轉讓。
不過目前二手信托的成交數量較少。楊林透露,“只有10%左右。成交少主要是供需雙方的要求不對稱。”通常,購買信托產品的投資人都是“富裕階層”,擁有很多不動產。如果出現急需用錢的情況,其融資渠道也是比較多的。比如可以進行銀行抵押,其銀行貸款利率是低于信托預期收益率的,這種情況下,信托轉讓的價格并不會有特別的折價或者讓利。但是作為受讓方來說,有一個心理總希望能夠以較為實惠的價格“掃貨”。
甄別轉讓原因是關鍵
王河認為,二手信托發展空間很大,但也有阻礙因素。其中,最大的難點就在于風險評估。不僅要看信托轉讓時的剩余期限、風險補償,還要看包括產品本身特色、退出、贖回、擔保等征信措施在內的交易結構,以及是否資金流動性弱、風險偏好等引起的轉讓原因,綜合以上因素才能評估潛在風險。“當然最主要的還是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和承受能力。”
無疑,這就意味著二手信托市場對投資者的要求更高。胡順中表示,投資者應具備“火眼金睛”,甄別轉讓的原因,不排除一些持有人進行道德逆選擇,即在擔心較大風險的情況下進行轉讓,而且刻意隱瞞。
楊林提醒投資者,盡管時下開通信托轉讓渠道的機構不少,但是真正實現成交,還需要將落點放在信托公司。雖然因為地理限制,對轉讓造成不便,但是卻能保證受讓方的投資收益。“私下轉讓十分不保險,比如信托期限到了,在未進行信托轉讓手續的情況下,信托的收益將會轉入信托原持有人。一旦出現較高利潤,轉讓方反悔,受讓方是沒有保障的。”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