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公司2010年海外市場IPO終于有望“開和”。
據媒體報道,創建于1999年的搜房網將在近期登錄美國紐約交易所。其招股說明書顯示,搜房網計劃發行290萬份美國存托股票,每份ADS相當于四股普通股。發行價為每份40.50-42.50美元之間,擬募資1.17億美元-1.23億美元。交易代碼為“SFUN”。目前搜房網的股權結構是:澳大利亞電訊持股50.5%,搜房網創始人莫天全持股29.3%,其余為IDG、Media Partner、Next Decade等投資機構持有。以各機構當年的投資成本來看,IDG又成為最大的贏家,獲利率在100倍以上。
搜房網此前錯過了多次上市的最佳窗口期,應該說,2010年是最后的機會了。今年年初開始,房地產市場的整體低迷對搜房網業績造成了明顯的影響。去年房地產市場的火爆使得搜房網的業績水漲船高,今年上半年,盡管總營收仍有一定的慣性增長,但是凈利率卻發生嚴重下滑,從41.41%迅速跌落至7.77%。換言之,2010年很有可能成為房地產開發商和搜房網的成長拐點,要是搜房網年內再不上市,拖到2010年年報出來之后再謀上市,則會憑空增加很多變數。事實上,搜房網也做好了“過冬”的準備,其招股說明書中明確表示,打算保留所有可用資金和任何未來收益來強化現有業務和為以后的業務擴展提供資金,因此在可以預見的短期內不要期望公司會支付任何現金股利。
當然,不論如何,這家伴隨著中國住房商品化改革一道成長起來的互聯網公司,終于在11年后迎來了金秋的收獲時節,這對其它厲兵秣馬海外IPO的中國互聯網公司而言,也是一個大大的提振作用。但愿搜房網的IPO,能夠多少化解一下不久前兩家中國互聯網公司海外上市對市場產生的負面影響。文中之所以一再提到搜房網是IPO(首次公開募股),而不說是上市,其根本原因是不想讓某些人和企業繼續鉆空子。上市有很多種途徑,IPO是一種,借殼也是一種。曾幾何時,當一家企業宣布其上市計劃時,公眾潛意識中的判斷就是其要IPO,事實情況也是大多如此。但是,近來酷6網和上海聯游兩起“上市”案例,卻讓公眾有了被愚弄的感覺,而又無從發泄,如鯁在喉。巨額虧損的酷6網借殼每況愈下、去日無多的華友世紀“上市”,無產品無市場的上海聯游借殼朝不保夕、面臨摘牌的大華建設“上市”。這兩起“負”+“負”的“上市”案例,讓“上市”一詞的光環大打折扣。的確,兩家公司都“上市”了,也都兌現了其“上市”承諾。但“后遺癥”則是,人們對這樣的“上市”,在苦笑之外,從此也將不得不學會更加“刁鉆”:今后如果再有哪家公司表示其要上市,一定要再追問一句,是借殼上市還是IPO?。正如今后如果再有哪個人說他是博士畢業,一定再掂量一下,是不是西太平洋大學的博士?
說到底,任何一個公司,如果不是有不可克服的障礙的話,是不會選擇借殼上市這種上市路徑的。從歷史經驗看,國外國內真正有前途的企業,也是不屑于借殼上市的。谷歌、微軟、百度、阿里等等,沒有一家是靠借殼上市的。在中國股市上,也基本可以推出這樣的結論:借殼的公司還會再賣殼。一如寄居蟹對殼的態度一樣,只是短期的露水夫妻而已,并無白頭到老的打算。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