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速度拼規模
“電子商務行業的利潤和發展速度有關系,發展初期,速度越快,虧損也會越大。只有當發展速度和規模到一定程度時,利潤才會體現出來。 ”華興資本包凡評論道。
現階段“規模”是B2C生存下來唯一出路。正略鈞策管理咨詢顧問汪楊的結論是:由于B2C的商業模式非常簡單,復制門檻也不高,如果新進入者打出更低的價格,原有競爭者的優勢將會很快消失,在物流、配送、售后等管理成本不相上下的前提下,誰最先確立起規模優勢誰就有更大勝出的可能。
就零售行業而言,規模與話語權、定價權以及談判權都息息相關。國美、蘇寧“挾用戶以令廠商”的模式即使換了電子商務這個平臺,也仍然適用。通過擴大銷量和降低利潤率來尋找盈利的平衡點,盈利是必然的事情。
除本身的價格優勢外,京東、凡客、樂淘公司都在提高用戶購物體驗,走品牌化路線,以提升用戶黏性聚集龐大用戶群。他們的圈地運動分布在線上線下,通過建設物流倉儲基地、優化網站、增加產品線等方式吸引用戶,最終形成規模效應。樂淘CEO畢勝稱速度是領先行業的助推器。京東已在各地建設自己的物流與倉儲,樂淘今年6月獲融資后就快馬加鞭地投入資金建造倉庫。為了廣積糧,京東、樂淘、卓越還將生意帶到了移動互聯網領域。在用速度拼規模時期,各家企業都不惜血本求發展。
倒閉潮初現
互聯網“二八法則”驗證,80%的資源流向權重最高的幾家公司,大部分企業只能糾結在20%市場中,很難突圍。
其實業內都有共識,幾乎所有的B2C企業都還處于“賠錢賺吆喝”階段,但目前這些獲融資的公司價值已被認可,其資本資源的廣聚將最終拖死無資金后盾的中小公司。化妝品類B2C米粒商城倒閉并非個案,同時也反映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對此中國電子商務協會高級專家莊帥發表了“B2C倒閉潮”的觀點。 “今年年底,B2C企業除了上市,應該就是倒閉潮了。 ”
事實上,現階段國內的B2C平臺競爭已經塵埃落定。
京東CEO劉強東透露,京東今年營業額有可能突破百億元。垂直領域凡客估計也有10億元進賬,樂淘轉型賣鞋一年銷量也很可能突破2億元。他們在各自領域規模優勢顯見,而未能留住用戶的B2C企業在市場盈利艱難的大勢下倒閉也是必然。80%的B2C企業是未雨綢繆的時候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