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在家,餐桌上擺滿了我要用的研究資料,我對著筆記本電腦發呆,想要弄明白公司的衰落過程,我對太太喬安妮說:“要搞懂公司為什么會衰落比弄清楚它們怎樣才能取得成功難多了。”不論我怎么建構或是模擬各種框架模型,以了解公司衰落的過程,我總會發現一些特例以及同模型不吻合的案例。
喬安妮建議我再讀一讀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 這部小說在開篇處寫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寫完本書之后,我又重溫了小說中的這句經典名言。在研究了公司的繁榮與衰落之后,我的結論是:相對于公司走向卓越之路來說,公司更有可能走向衰落,建構一個有數據支撐的公司衰落模型要比建構有數據支撐的成功模型難得多。
即便如此,我們還是能夠從對數據的條分縷析中勾勒出強者衰落的模型。當然,這并不是公司衰落的決定性因素,有時公司衰落可能并沒有完全遵循我們總結出的模型(公司有可能因為欺詐、霉運當頭、丑聞等多種原因陷入低谷),但它卻是對我們這項研究的一種準確描述,只有一個特例(大西洋–太平洋茶葉公司在衰落第二階段的表現和其他公司不同)。統計學教授喬治 伯克斯曾經提出:“所有模型都是錯誤的,有些模型是有用的。”本書中提出的衰落模型對理解本書內容是有幫助的,至少在解讀卓越公司是如何陷入衰落時是有幫助的。對于那些想要防止衰落、預見衰落周期或者扭轉衰落態勢的領導者而言,這種模型也有著重要意義。 衰落模型包括依次出現的五個階段。我先概括一下它們的主要內容,在后面的章節中我再對每一階段給出更詳盡的分析。
企業衰落第一階段:狂妄自大
優秀的企業可能會變得故步自封。盡管企業的領導做出了糟糕的決策或是喪失了自律性,但企業原先積累起來的力量在短期內仍會推動它繼續前進。當我們變得傲慢自負,認為成功是理所當然的,忽略了最初成功的真正動因時,衰落的第一階段就悄然降臨了。當成功者開始把自己的成功掛在嘴邊(“我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我們做了這些特別的事”),而不是深入發掘、洞悉成功的原因(“我們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我們知道為什么做了特別的事,我們也知道在什么樣的條件下,原來的做法并不管用”),那么衰落很有可能就會接踵而來。很多人獲得成功是因為撞大運的緣故,如果這些人不能認識到運氣在他們成功中所起的作用,過分夸大自己的優點和能力,最后他們也就難免不狂妄自大了。
企業衰落第二階段:盲目擴張
第一階段滋生了目空一切的傲慢情緒(“我們這么厲害,我們可以做任何事!”),會讓你進入衰落模型的第二階段。如果你有這種貪得無厭的心態,就會希望企業的規模越做越大,增速越來越快,聽到的贊美越來越多,得到的所謂“成功光環”也越來越炫目。處于衰落第二階段的企業已經丟棄了將它們帶到第一階段成功之前的持久創造力,在無法取得卓越成就的領域盲目擴張,抑或過分強調增速而不能確保取得領先優勢,或者同時犯下兩種錯誤。如果一個企業不能考慮自身實力而盲目擴張,造成關鍵崗位上缺乏能力超群的干將,那么它就等于自掘墳墓。對任何成功的企業而言,驕傲自滿和因循守舊都是成功路上的攔路虎,盲目擴張更能準確地解釋它們失敗的原因。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