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創業板退市制度開始向市場征求意見。多位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創業板退市新規的出臺,將進一步促進公司分化,讓其回歸投資標的,而非炒作工具。這種情況下,投資小盤股應練就慧眼,回避風險,從中尋找出“新藍籌”。
期待制度更完善
本周一,深交所公布了《關于完善創業板退市制度的方案(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新增“連續受到交易所公開譴責”和“股票成交價格連續低于面值”兩個退市條件。同時,取消“退市風險警示處理”,將實施“退市整理期”制度,設立“退市整理板”。
對新規的出臺,多位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這將進一步促進創業板公司分化。銀河證券的分析報告指出,制度完善還股票以投資工具的本能,讓創業板股票越來越成為投資的標的,而非炒作的工具,不具有投資價值的公司最終會被市場所淘汰。此外,新規拒絕僵而不死的“仙股”,即連續20個交易日每日收盤價均低于每股面值的,股票將被終止上市,這也增加了投資者用腳投票的籌碼。
報告稱,退市新規固然好,但上市制度及一級市場定價制度仍需完善,才能綜合平衡地發揮作用,更好地解決募集資金不合理和股價不合理等問題。新規是對績優公司的制度性支持,意味著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的績優公司將更受青睞,創業板公司將出現大分化。這不僅僅是當期財務報表的安全性,更重要的是公司發展的可持續性和遠景空間。這對于很多“傍大款”型的代工公司提出了加強自我造血機制的要求。不過,雖然預期短期內創業板將出現分化,但不影響大盤指數走出底部的大趨勢。
還有一些分析人士指出,創業板退市新規有利于遏制退市后“殼資源”的炒作行為,也有利于促使創業板公司的投資價值回歸,長期來看意義深遠。
慧眼尋找新藍籌
從長期來看,不論是創業板相關新政陸續出臺,還是公司業績因此出現分化、供給增加,市場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小盤股的分化將日益明顯。
平安證券最新分析報告指出,鑒于A股中小公司估值溢價的國際比較基礎開始形成,經濟增速下行和金融去杠桿壓力開始施壓中小公司高估值,中小市值公司估值溢價提升推動的整體性機會將很難再現。
從海外看,日本經濟轉型時期中小公司估值溢價在0.9-2.4之間,美國互聯網時期中小公司估值溢價在1.1-10.3之間;美國新能源時期中小公司估值溢價在1.3-2.7之間。經濟轉型趨勢確認后,政府傾向于加大財政支出力度,并為防止金融風險而采取去杠桿化的操作,流動性收縮給中小公司估值帶來回落壓力。另外,轉型壓力真實呈現后,投資者對高風險資產的謹慎情緒開始升溫,避險資產的重新回暖將帶動中小公司和大公司估值差距的縮小。歷史經驗表明,進入轉型中期后,中小公司估值溢價開始震蕩回落。
從歷史看,A股中小公司估值溢價明顯偏高,這和我國特有的經濟金融環境以及投融資制度安排相關。但隨著經濟增長方式的轉換、去杠桿壓力呈現以及中小公司供給、退市制度完善等,A股中小公司相對估值的演變將逐步出現向國際規律并軌的趨勢,預計未來1-2年中小公司相對估值將呈現震蕩回落態勢,相關公司的股價分化將加劇,機會將主要以結構性和主題性方式呈現出來。
銀河證券指出,在這種情況下,應尋找小盤股中的“新藍籌”。從海外經驗看,新興小股票成長為新藍籌的概率僅有5%,要想尋找5年10倍的股票,還得從新興公司里去找。
新藍籌的標準主要有四方面,一是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方向的主流制造業領袖;二是符合未來社會變遷方向的新商業模式;三是產品面向終端使用者或其下游相對分散;四是具有上下游整合能力,能夠在技術進步中保持競爭壁壘。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