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私募公司人民幣基金的籌資難度變得越來越大。據倫敦研究公司Preqin Ltd.的數據,去年中國私募公司通過52只人民幣基金籌資828億元(約合133億美元),低于2011年75只基金籌集的1,083億元。今年新成立的人民幣基金只有兩只,都側重于房地產投資。
去年中國私募籌集的最大兩只人民幣基金分別是中信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Citic Private Equity Funds Management)一只120億元的基金,和海通開元投資有限公司(Haitong Kaiyuan Investment)一只100億元的基金。
外資公司籌集人民幣基金是一種更加新近的現象,這些基金的規模相對較小。
籌集人民幣基金使外資私募有機會進行更多交易,并幫助它們在與本土基金爭搶投資機會的時候保持競爭力。美元基金可將其現金兌換成人民幣,但這個過程需要時間,而時間又是做投資的關鍵因素。
比如,凱雷投資集團(Carlyle Group LP)擁有兩只人民幣基金,都是在2010年宣布成立的。凱雷為北京的一只基金籌資約30億元,并為它與中國多元化企業集團復星國際有限公司(Fosun International Ltd.)聯合成立的一只人民幣基金籌資1億美元。德太投資(TPG Capital LLP)正在為2010年年底宣布成立的一只人民幣基金籌集100億元。
如果投資者依舊不愿向私募基金投入人民幣,那么中國企業的融資難度可能就會加大。
深圳投資咨詢公司中國首創(China First Capital)創始人傅成(Peter Fuhrman)說,數不清的優秀私營公司現在都極度缺乏資金。
他說,這將嚴重影響中國國內生產總值,也將對中國經濟從國有企業主導向消費推動轉型的過程產生嚴重后果。他說,利害之大無以復加。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