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旅行,行李太多太重是許多人經常面臨的問題,趕飛機帶著大件行李狂奔的“酸爽”也是不少人的深刻記憶。如果行李箱可以自己“長腿”跑,那么不僅能解放雙手、為旅行減輕負擔,更是一種充滿酷炫感的高科技體驗。COWAROBOT R1的機器人行李箱就是這么一款直擊用戶痛點的神奇存在。
不用拖不用拽,只需通過語音發出指令,COWAROBOT R1的機器人行李箱就會跟著主人“乖乖走”。這看上去很酷的背后,是時下最熱的無人駕駛和人工智能技術。目前,這家AI創業企業入駐在深圳騰訊眾創空間,在機器與環境的交互下,進行人機交互的深度布局。
不過,行李箱和無人駕駛,一個消費品,一個汽車技術,看似相距甚遠的兩個領域究竟是怎么“勾搭”到一起的?

(圖:COWAROBOT R1機器人行李箱在2017年1月在拉斯維加斯CES現場的展示)
中國消費的特斯拉,80后海龜博士的奇思妙想
“我以前是做工業機器人的,這個過程十分漫長。客戶要用你的東西一兩年才能大批量采購,慢慢的才能建立行業影響力,下一個用戶選擇它,又需要幾年時間。于是,我有了一個想法,研發一款大眾在短時間內能迅速使用的機器人。”COWAROBOT的創始人何弢如是說。這位80后的海龜博士,師從世界機器人大師廣瀨茂男,學習自動定位與導航技術,這套技術實際就是現在人們知道的無人駕駛技術。
回國之后,何弢在上海交大任職副教授。為了實現內心的想法,毅然選擇辭職創業。憑借之前積累的無人駕駛的運動控制技術,研發了短距離無人駕駛以及智能交通平臺,機器人行李箱變是這一平臺上的第一款應用。至于為什么選擇行李箱,何弢說:“一是因為這是廣大消費者的剛需產品,另一個原因是行李箱常常出現在機場等公共場合,能迅速吸引人們的眼球。”
COWAROBOT R1行李箱的獨特之處在于箱子的把手和拉桿上。這個部分集成了兩套系統, 一套是機器人視覺激光導航技術系統,主要解決無遮擋情況下的自動跟隨。而在有遮擋情況下,箱子會提供另外一套UWB系統,即超寬屏技術來融合,可以做到100米之內都知道你在哪里,實現自動追尋。兩套技術作為融合,平時是激光微主,UWB為輔。為了制造更好用戶體驗,還有一套超聲波的避障系統。
可能有人會問,“我在前面走,箱子跟在后面被別人拿走了怎么辦?” COWAROBOT負責市場的聯合創始人劉力源表示,這種情況一般不會出現。“當它和你的距離超過1.5米時,隨身裝置會發出震動提醒;在50米范圍內,箱子還能主動搜索你的方位,自動回到你身邊。此外,通過手機APP,用戶可以查看COWAROBOT的重量、電池電量和上鎖狀態。”
雖然現在產品還沒面市,但“高頻”“有想象空間”的特點,依舊讓COWAROBOT受到了資本市場的垂青。目前,COWAROBOT公司已拿到合力資本的A輪投資,估值突破一個億。用戶也表現出一定的興趣,“在美國的眾籌網站indiegogo得到2000個箱子的訂單。”劉力源說:“眾籌的時候發現了迪拜是非常喜歡我們產品的國家,他們有一個用戶是直接一個人定了15只。”
AI初創公司如何借力BAT?
創業是九死一生的事,也是一條布滿荊棘的道路。特別是在BAT的籠罩下,互聯網初創公司該如何突圍,一直是個難題。然而,何弢并不這么認為,“我不會像《黑客帝國》里對抗其世界的“錫安”里的戰士去挑戰權威,而是會利用它們的資源,登上王位。“他表示,這也是他們團隊在考察國內眾多眾創空間后,選擇騰訊的原因,看中的還是騰訊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積累、布局和以及“開放”的理念。
“在以‘數據、機器和人才’最為重要的人工智能領域,互聯網巨頭們具有天然的優勢,國外有Facebook、谷歌、微軟,國內有BAT,這是哪怕獨角獸都是無法比擬的,” 何弢說:“而騰訊的優勢在于,足夠龐大的社交數據和深厚的用戶行為積累。“他所思考的正是,未來在人機互動方面,如何將自身的產品與騰訊所能提供的人工智能技術服務相結合,譬如精準的圖像分析、語音識別能力。同時COWAROBOT團隊也可以反哺到騰訊,”譬如作為供應商之一,將自身的技術能力集成模塊,輸出給到騰訊眾創空間有需要的創業項目。“
當然,創業的難點遠不止是技術,“營銷推廣也是我們的一大難點,初創階段完全沒有費用支撐到這部分。“劉力源說。但他入駐騰訊眾創空間后,欣喜地發現空間本身挺受媒體關注,“空間運營方經常會拉一些媒體和投資人與我們交流。包括騰訊的青騰創業營,也有意邀請我們,做一些行業內的交流。”
實際上,除了線下孵化、創業培訓與投資外,騰訊眾創空間也會通過線上創業服務平臺為初創公司提供“管家式”的服務,解決創業者在人財稅法等方面的問題,使他們專注于產品研發。去年9月,騰訊已成立AI Lab,進行AI基礎理論研究及工程實現。下一步,騰訊還會將已廣泛應用在騰訊自身產品中的AI、VR技術以API形式開放給創業者們,降低創業的技術門檻。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