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美國風投市場的凋零景象相比,大洋彼岸的中國仍然是投資者的樂土。
今年一季度的統計顯示,廣義的IT行業是一季度投資額唯一超過1億美元的行業,28個投資案例共獲得1.4億美元投資,分別占投資總量的52.8%和43.7%,其中互聯網、軟件、通信三個細分行業投資熱度最明顯。8月份,市場上共發生25起投資案例,披露的投資金額為2.29億美元,環比增長19%,其中廣義IT就產生12起投資案例,披露的投資金額為4590萬美元。
早在去年,中國普天就成立了規模為1億元人民幣的風險投資基金,主要用于投向那些準備到創業板上市的3G公司和芯片公司;IDG也聯合GeneralCatalyst、寰匯投資和美國洛克菲勒家族完成了對土豆網總額為5700萬美元的融資;英特爾投資部門投資上海浩方在線和新奧特視頻技術有限公司。去年,英特爾投資在國外的投資比例達到了62%。
在美國硅谷這個創業者的搖籃,已經形成了從風投體系前端的天使投資到中、后期私募的完整體系。有消息稱,現在美國的風投會議上,美國人討論的風投議題70%在中國,30%在印度,可見外資對中國市場的認可和期待。
IT仍是風投寵兒
在業內人士看來,自創投問世以來,IT就是資本追逐的焦點。盡管近兩年,IT行業的受關注度呈現出下降趨勢,卻仍然是獲得投資最多的行業。有資料顯示,過去十年,創投在中國總共投資了150億美元,其中一半的錢是投在了IT行業。
IDG亞洲區總裁熊曉鴿指出,“前一輪風險投資的磨煉,催生了‘風險投資+個人創業’這一模式,對產業發展有利,對社會發展和個人價值的實現也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F在中國已經培養出來了一大批數字英雄,如張朝陽、陳天橋、馬化騰等,這更能夠激勵人們的創業精神。”
在熊曉鴿看來,風投“養活”了很多人——從無線增值服務商到行業解決方案提供商,再到基礎應用軟件產品提供商;從互聯網軟件企業到軟件外包企業,再到半導體行業。他表示相信,未來幾年,IT業仍將是投資熱點,而IT行業的投資熱點將是新的商業模式和行業解決方案。
戈壁基金合伙人徐晨認為,盡管最近沒什么新的熱點,但IT業確實存在著一些投資商機。他認為電子商務企業、社區類網站和網絡游戲公司、移動平臺上的應用軟件、服務更細分的SaaS業務等4大領域值得關注。此外,受到3G發牌的影響,電信也成為2009年IT投資的一大熱點。
除了本土資本外,國內市場也被很多國外投資機構所看好。繼去年10月21日,“諾基亞成長伙伴基金”在中國設立辦公機構,同時宣布對億動廣告傳媒進行投資后,藍橡資本也落戶北京,中國逐漸成為一些海外投資機構躲避經濟危機的避風港。
今年8月,國內創投市場中資機構披露案例11起,投資金額2845.88萬美元;外資機構披露案例9起,投資金額6869.75萬美元,保持上升勢頭,并與中資機構差距縮小。有分析觀點指出,這一變化反映出外資基金所面臨流動性緊張的局面有所緩解,投資意愿有所增強。
海外投資機構落戶中國和本土創投機構充沛的資金都給困境中的企業帶來希望,而同期創業板的推出,也讓國內創投獲得了更大的競爭籌碼。
創業板的誕生對投資人而言,無疑充滿機遇。據稱,創業板已經成為風險投資商、券商、投行、律師事務所等內部開會的必然話題。
此前,證監會新聞發言人指出,創業板應突出市場定位和板塊特色,多吸納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環保節能、現代服務等領域的企業。作為國內科技創新的主要力量,IT企業顯然成為首批登陸創業板的主力軍。
公開資料顯示,首批申報上市的企業中,IT企業占比接近1/4。由于創業板將青睞“成長性高、科技含量高”“新經濟、新服務、新農業、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商業模式”的所謂“兩高六新”企業,這也使眾多中小IT企業有更多機會進入投資人的視野。按照中國已經上市的IT公司,特別是互聯網公司發展的規律來看,資本的累積基本都是從風投到企業自身成長的過程,它的高風險使普通社會資本望而卻步,因此IT企業上市也只能依靠風險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