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鞋類B2C領域,騰訊、百度和阿里巴巴三家巨頭扎堆火拼。今年5月30日,騰訊及德豐杰聯合投資B2C網上鞋城好樂買,其中騰訊單方面投入就高達5000萬美元,創造了垂直類B2C領域2011年最高融資紀錄。騰訊的用戶和社區承載著最大的核心價值,對競爭激烈的垂直B2C網站而言,用戶和社區的規模就意味著購買力。投資完成后,騰訊QQ會員將成為好樂買的潛在顧客群體,而好樂買的“商場”優勢也將進一步彰顯。而在7月8日,阿里巴巴也斥資1500萬美元購得廈門知名鞋類網商名鞋庫20%的股權。另一家巨頭百度同樣深耕鞋類網站,從2010年至今,百度先后與達芙妮聯手建立“耀點100”,和日本樂天共建樂酷天,向鞋類垂直B2C網站樂淘網投資5000萬美元,并與鞋業巨頭百里聯手斥資20億元打造主營鞋服類的B2C網站優購網。
聚焦鞋類背后有著深層次原因。統計顯示,鞋類已成為服裝和3C電器之后垂直B2C的第三大細分領域,美國網絡銷售的鞋類展品占內貿的17%,日本、韓國的比例達到30%左右。業內人士預估,中國市場的比例介于美國及日韓數據之間,市場需求完全可以孕育1-2家上市公司。
易觀國際分析師陳壽送認為,在電商領域,百度、騰訊是散點式布局,更多看重項目,體系化方面較弱。而阿里巴巴則依托較大的電子商務體系,在短期內百度和騰訊無法超越。而艾瑞電子商務分析師蘇會燕分析說,騰訊、百度等巨頭資本和流量充裕,看好電子商務市場的成長性,通過投資獲得收益是最根本的目的。一旦能在電子商務的“狩獵場”上獲得一畝三分地,對公司整體利潤的提升大有益處。
依托網絡游戲起家的盛大集團也開始向移動互聯網、SNS(社交網站)和電子商務領域進軍。2010年初,盛大網絡董事長兼CEO陳天橋做出了一個看似“瘋狂”的決定:篩選出行業各細分領域前50名的公司,除去大公司旗下及已有投資方的,其余均要求盛大旗下公司入股,F在,票務網站格瓦拉、文檔上傳共享網站豆丁、移動產品網站威鋒等頗具名氣的網站背后都已烙上了“盛大”的印記。
大佬們的“小算盤”
互聯網投資之風已成氣象,巨頭們在各細分領域鏖戰正酣。紛紜的競爭背后,行業大佬們也有著各自的“小算盤”。
公司向好的業績是互聯網巨頭們在資本市場上“呼風喚雨”的底氣。剛剛過去的2011年第二季度,百度收入達到34.15億元,同比增長78%,凈利潤增長95%。這一巨幅增長可能得益于諸多電子商務企業的互聯網入口設在百度。今年上半年,中國電子商務成交額達3萬億元,呈現井噴態勢,百度的業績隨之迅猛增長,投資的資金池隨之大幅擴容。騰訊的雄厚家底也令其在資本市場“左右逢源”。據有關統計,騰訊手握近200億元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截至2010年底,騰訊還新增了約6億美元的短期貸款,助力公司進行海外收購。
在高速增長中尋求發展方式的轉型,也是互聯網巨頭頻頻投資的重要理由。事實上,盡管按照用戶規模、產品和盈利能力計算,騰訊仍是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但自2010年以來,公司增速已明顯放緩。中國互聯網用戶規模在突破4億后也瀕臨成長瓶頸。在騰訊最為自豪的QQ活躍用戶方面,2011年首季業績也顯示,由于日益增長的用戶規模及QQ農場、牧場等產品趨于成熟,用戶增長率有所下降。在增幅放緩的情況下要維持企業的高增長,通過并購擴充業務,尋求跨越式增長,成為切實可行之道。
實際上,相對于自創業務,收購簡單明了,雖然收購之后的融合也并非易事。百度曾經自創電子商務網站“有啊”,由于經驗和投入精力的限制,取得的效果差強人意。如今,百度致力于并購策略,在入股“去哪兒”的同時,還對安居客這類垂直信息網站注資,并拓展到汽車網站等。騰訊在進行并購時還大量采用“股東策略”,避免過早地介入企業運作與經營,干涉被投資企業的主導權。這一模式降低了騰訊的運營成本,也使得企業能夠在資本充裕的前提下按原定的增長軌道走得更遠。
同樣是投資,不同的企業也有著各自的風格和思路。馬化騰在公開場合表示,騰訊不做純粹的財務投資,“要做,就做源頭,可以投資,但不要控股。”騰訊方面解釋這一策略時指出,騰訊希望與產業鏈上的合作伙伴建立共同成長的平臺,通過資本來扶持合作伙伴的創新服務與發展。最直接的例子是騰訊投資媽媽網,相中媽媽網的母嬰、親子用戶群體后,堅決要求保留現有平臺,不進行電子商務社區的轉型。而百度的“投資經”直接圍繞“搜索”這一企業DNA。百度投注巨資的“去哪兒”從使用習慣而言更像是一個在線機票和酒店預訂業的“百度”,對百度而言,這也是為搜索業務提供新途徑、又節省研發成本的新窗口。
還有不得不提到的是,很多時候,能完成聚焦、布局、注資一整套投資流程,得益于互聯網巨頭在行業內的“血緣紐帶”。優酷網CEO古永鏘總結互聯網創業不外乎三件事:錢、人和項目。以視頻領域為例,當今各家主要視頻網站的掌舵者一度都出自“搜狐門下”。古永鏘曾是搜狐副總裁,創立酷6網的李善友此前也擔任搜狐高級副總裁,曾經的搜狐COO龔宇出任了百度旗下視頻網站奇藝的CEO,搜狐另一位高級副總裁王建軍則一度擔綱56網CEO。無疑,“血緣紐帶”是推動不少投資的“原始動因”,以至有評論感慨,互聯網的“草根時代”已經過去,第一個十年塑造的“權貴”將繼續主導行業的未來發展。
在這場“貴族游戲”的背后,用戶也面臨著“悲欣交集”。一方面,大公司收購、擴大版圖、提升利潤水平,注入的資本將產生“鯰魚效應”,刺激市場活力,提供更便捷的服務。這可能是中國互聯網未來數年的圖景。另一方面,用戶可能也并不知道,自己所玩的游戲、使用的搜索引擎、出行的酒店和機票,都為一家公司創造著利潤。無意之中,他的生活就粘著在行業大佬營造的蛛網上,再難抽身而去。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