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VC心中都有顆“私奔”的心
“誰見金銀成山傳萬代?千古只貴一片情!”王功權私奔前夜,曾在微博中寫下一首《私奔之歌》,而除了網上盛傳的這兩句,很多VC(風險投資人)心中卻更對它之前的兩句“總是春心對風語,最恨人間累功名。”深有感觸。
一個月前,本報記者在采訪點點網創始人許朝軍時,他曾這樣描述人生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在職業上選擇了一個成功之路,如做到一個企業的CEO;之后便是從給別人打工變成自己為了實現理想而創業,并成為一個能推動社會發展的企業家;第三階段便是能夠幫助更多人成功的投資者,這便是指諸如VC、PE之類的創投人士了;而許朝軍認為的第四個階段,則是功成名就后的一名慈善家,放棄“功名”,尋求另一種回歸的淡然生活。
其實,許朝軍的話代表了很多商業人士的想法,但前提是,從第一個階段到第三、第四個階段,又能留下多少人?以互聯網行業為例,據工業和信息化部門近日公開發表的數據顯示:中國網民數量已達4.77億,已備案網站數量達382萬個。而另一組數據則顯示,中國的投資公司只有幾千個。
對于VC和PE來講,他們已經高高在上,成為很多人難以接觸,可望而不可及的人物。他們有大筆的錢,可以憑借自己的判斷讓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瞬間注入大量資金,起死回生;他們有奢侈的生活,酒會、頭等艙是他們最熟悉不過的東西。中國的VC相對于普通從業者就像一線明星相對于群眾演員。雖然,他們一個喜歡深居簡出,另一個喜歡曝光于鎂光燈之下,但他們的名氣和與之俱來的那種讓人向那個位置攀登的吸引力,卻是出奇的一致。
可誰又知道,這座高大而又神秘的堡壘更像是一堵“圍墻”,雖然有無數人想方設法要進去,而身在其中的人又多想早日從中“脫身”?巨大的壓力、高度的責任感、忙碌的生活、各種潛規則……在美麗風景的背后,又有誰能看到VC的種種壓力?
“我現在也想私奔,只要有人愿意,我們就可以馬上動身!眲倓傇谖⒉┥贤嘎蹲约荷硪呀浕贾蹦c癌的投資界老前輩,天使投資人薛蠻子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以略帶調侃的語氣這樣評價王功權私奔一事。雖然是笑談,但是從他的境況和滿頭的白發,記者似乎看到了這位知名投資人之前整天忙碌的身影;而從他的語氣中,也讀到了他對于未來美好生活的渴望。
“等我半個月手術之后,如果成功,也許我們能再談談‘私奔’的事!”薛老笑著對記者這樣說。相信,康復后的薛老一定會重新選擇另一種更為“輕松”的生活工作方式。
而原漢能董事總經理,幾個月前剛剛加盟達晨創投的知名投資人趙小兵,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雖然表示對王功權私奔一事不好置評,但他告訴記者,自己如果太累了,到了退休的年齡也會選擇離開這個職業。
“如果可以重來,我寧愿做一名大學教授,現在這樣的生活真得很累。”趙小兵說,雖然他將自己的出差時間盡量控制在一周飛一次,但還是會有無數個周末被工作占據!爱敵踹M入這個行業時我還是滿頭黑發,5年后,我獲得的首先是滿頭白發。”來自30億投資基金的期望、風投公司發展是否正常、同行投資人的競爭等壓力讓趙小兵養成了“失眠”的習慣!皠傞_始是每天躺在床上睡一會兒就醒過來,然后接著睡,現在變成了每天躺下后要熬到凌晨四五點才能睡得著!薄凹胰司透挥谜f了,經常見不到,雖然我們都在北京。”這種情況下的趙小兵,只能依靠偶爾打打高爾夫緩解壓力。
一個小時的采訪過程中,趙小兵接過4次電話,直到秘書敲門提醒,采訪只剩下5分鐘,他要趕到下一個地點時,面對記者,他才戀戀不舍地從一個諄諄善誘的長者身份中緩過來,轉變成了一個雷厲風行的投資人。
在趙小兵的心中,幾次有過離開現在職位,去大學當一個教授的想法,但每當這種想法剛剛在心中燃燒,他馬上又會理智的將它們澆滅。“我要是走了,投資公司怎么辦?我鋪下的攤子怎么辦?”就這樣,無法放棄的趙小兵即便想離開,想“私奔”,也無法像王功權一樣馬上就能實現。
原賽伯樂中國投資基金資深合伙人任偉泉雖然對本報記者表示對王功權“公開私奔”一事不想發表“公開評論”,但他也表示已經于3個月前離開了VC行業,不是“私奔”,而是“投奔”到另一家上市公司,回到了企業操盤手的生活中。
“私奔”在于他們,已經不是簡單的如王功權般拋開一切,去鄉野過著隱居生活,在筆者與幾位VC的交談中,更能感覺到他們心中另一種意義上的“私奔”,我們亦可把它形容為“離開”。離開這個充滿著壓力、競爭、忙碌的工作,去尋找自己夢想中的另一種生活。
只不過,即便王功權的私奔事件在整個VC行業已經翻起了滔天巨浪,甚至有不少媒體開始依此關注起企業高管們的精神健康層面,但面對現實,這顆顆“私奔”的心,還是被理智無情地打壓下去。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