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VIE(協議控制)模式監管政策對我們企業還沒產生什么影響,但是如果政策有變動肯定會讓我們很被動。現在我們很迷惘,就是想知道政府的意思。”北京掌闊移動傳媒科技有限公司財務總監蘇惠對證券時報記者說。
記者是在近日召開的一次會議上遇到蘇惠的。在這次名為“中國企業海外上市"抬轎子"大會”的會議上,記者發現,盡管沒有政府部門的人出席做演講,但上百人的會議廳依然坐滿了人,甚至還加了椅子。據主辦方CIA Group(上海寶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介紹,參加會議的除了數十家準備去海外上市的創業企業高管外,還有投資機構以及律所、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
“類似的會議兩天前已經在上海舉辦過一次。大家都非常關注VIE模式這個難題,特別是一些企業家希望中介機構幫他們解決問題。剛才麥格理資本公司帶來的一摞關于VIE的材料,一下子被企業給搶完了。”CIA Group一位韓姓高管對記者說。
VIE是一種公司架構模式,企業通過這種模式可以規避國內《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對于限制類和禁止類行業限制外資進入的規定。通過VIE結構,國內企業可以順利完成赴海外市場上市或融資。
據不完全統計,從2000年開始,通過VIE結構實現海外上市的國內企業約為250家,其中在紐交所和納斯達克市場上市的中國企業,幾乎全部采用了VIE模式。
盡管VIE模式已在國內存在了十余年,但今年6月份“支付寶事件”引爆了業內對VIE前景的關注。隨后,證券監管部門關于VIE的內部報告的傳聞更是引起了投資機構、創業企業的恐慌。9月20日,商務部正式表態稱,正與有關部門研究如何規范VIE模式的做法和行為。這一表態宣告:VIE模式將納入法律的監管范圍,VIE模式海外上市的法律風險將增大。
商務部的導向性言論讓國內VC(風險投資)、PE(股權投資)、創業企業以及各中介機構很頭疼。他們在等待,在猜測,在詢問。VIE模式監管政策到底如何,是完全禁止,還是有留有空間?政策馬上出臺,還是要等待多年?
這也正是蘇惠們關心的話題。“我們知道會有政策,但不知道政策什么時候出來。這樣懸在那里,我們企業也有點不知所措。”蘇惠說。蘇惠所在的企業座落在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是一家專門從事移動電話廣告開發的企業。公司于2010年8月正式投入運營。雖創立不久,但掌闊移動傳媒已經獲得風險投資機構兩輪投資。“投資人希望我們去美國或者日本上市。這樣對他們來說退出會方便一些。”蘇惠說,“之前聽一個律師說,VIE模式今后去美國上市肯定是不可能了。所以,老板讓我來這次會議看看,想弄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與蘇惠有一樣疑問的創業企業并不少。上述CIA Group韓姓高管向記者透露,他們的客戶中將近有400家擬在海外上市或考慮在海外上市,有關VIE模式將在國內受到限制的傳聞,確實對他們的客戶產生了影響。
“傳聞證監會會對VIE模式有所限制,目前我還沒有看到。”麥格理資本(香港)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陳勤仁在會上發言表示,VIE模式對已經在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應該沒有影響,但還沒有上市的國內企業應該多加注意。
陳勤仁談到了問題,但并未給出創業企業需要的“答案”。這讓蘇惠有點失望。不過,總有充滿希望的人。這次會議上,CIA Group一名高管認為,中國企業海外上市雖然面臨著19號文、安全審查原則等新的挑戰和VIE模式的存亡威脅,但在各方的努力下,通過充足的上市前準備和合理的海外架構,不論是運用信托還是個人身份的轉換,“我們總可以走出一條通道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