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情”總是出人意表。
優酷和土豆聯姻,此前毫無征兆,合并后各方人馬又表現得若無其事。其實,如你所知,無論分析家們能夠為已然發生的事情找出多少條理由,都不過是事后諸葛亮;無論作為兼并主角的投行,還是兩家公司的CEO古永鏘和王微,都不能告訴你一些事實:在廟堂之上的歌舞升平背后,是赤裸裸的叢林法則。
首先,我們需要關注到的是,優酷、土豆雖然高居中國視頻網站前兩名,但是,二者依然深陷重大虧損,且止損日期難以預料。眾所周知,網絡視頻領域,有三大成本中心難以削減:難以削減的電信帶寬成本、日漸提高的版權采購成本、為了營銷而不斷加大的推廣成本。這三大成本中心都難以削減的情況下,網絡視頻行業幾乎是互聯網上最重資本的細分領域之一。
其次,百度旗下的奇藝、搜狐視頻、騰訊視頻等新一代視頻大佬也殺入這一市場,具有先發優勢的優酷、土豆雖然戰勝了短跑選手酷六、56,但是,能否戰勝這些傳統大佬?更可怕的是,它們的很多流量本來就來自百度、騰訊等渠道,未來在營銷競爭上無異于將脖子遞上、卡在對手手里。
于是,投資方等不及了,它們一旦促使企業上市,如果看前景不妙,恨不得套現。早一點上市的優酷,通過兩輪融資,競爭態勢尚好,而土豆因為受累官司,又恰好趕上中國概念股低潮上市,幾乎是“斷臂求生”、流血上市,投行收入也不滿意。在這種情況下,它們又面臨行業潛在的重大風險,于是,在背后大佬的撮合下,這起獅、虎戀發生了。
這就是資本無情的地方?當然不是。雖然這是叢林法則的一個部分,但是絕非最殘酷的那一部分——在獅、虎相爭的時候,二者全力以赴的“跟班們”才是損失最大的。
比如,土豆、優酷在上市之前,主要的投資都花在了前面的三大成本中心上,但是,為了吸引和保留人才,都花了不少心思。既然在絕對薪資水平上無法與幾大巨頭相比,那么期權幾乎成為它們必選的手段,而上市兌現也是吸引這些小跟班們全力以赴、奮不顧身的主要動力。
但誰曾想,這些期權所畫的餅,即便到了兌現的那一天,投資方這些鷹隼尚且不滿足,大股東個人的需求還沒有被喂飽,跟班們的利益豈能被關照?比如,作為龍頭的優酷,2006年就啟動了股權激勵計劃,到上市近5年的時間里,這張大餅都至關重要。但是,上市時除了古永鏘占據超過4成股權外,很多高管都不到1%,何況所謂“骨干員工”?上市前還被18股合1股、上市后又經過兩次稀釋……而土豆,王微的股權只有13%多,自己尚且缺少和資方的議價權,更勿論員工。
問題出在哪里?資本市場的叢林法則。
畢竟極少數企業才能成為Google、Facebook、蘋果,那些企業IPO之前的股票無疑超級值錢,因為,它們最終做成的大餅實在太大了,就算被很多人分食,留給員工的部分從總量上依然可觀。但是,這種企業萬無其一!一旦發生利益沖突的時候,一旦餅無法做大的時候,投資方利益、CEO利益無疑會高高凌駕在員工利益之上,更遑論一紙不太明確的期權?
在大多數時候,在創業公司中,員工的所謂期權,等于你買了一張彩票,這張彩票能否兌獎,真的和個人的努力沒有那么大關系,而是和行業大勢、和管理層的超強能力相關。實際上,這種期權,還往往也抵消它們的薪資支出為代價。
所以,從優酷和土豆的案例中,我們應該明白,只有獅子、鷹隼和狼都吃飽了,才有員工跟班的份,這是叢林的真相。殊不知,獅子能成年的概率也不足10%,初創型公司股權激勵絕非神話,甚至成功概率還不如“萬惡的A股”;而成熟公司的期權,則沒有股票上升帶來的好處;唯一有吸引力的,恐怕是那些已經上岸的企業,同時還保持著一定的增長速度。
當然,凡事必有例外,你若是創業者本身,或者想賭一把,那是你的權力。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