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損失是中國網民,谷歌應與政治保持距離,谷歌退出了,政府輕松了,網民怎么辦?什么是百度不能替代的?結局會如何? 最大的損失是中國網民
Google總是喜歡挑戰想象力,出其不意。推產品如此,搞新聞如此,連公司決策也是如此。Google打算退出中國的決定,不是官方正式的決定,也不是坊間傳言,而是一個高層在Google官方博客上的博文。實在是出乎意外,也令人震驚。
首先,這個事情如果成真,的確是重量級的,堪稱中國互聯網歷史上最大的事件之一。而所謂重量級,不僅僅是新聞效果,更在于這個決策產生的后果。顯示,如果Google真的退出中國,那么沒有人在這個決定下是贏家,包括Google的競爭對手。而最大的犧牲者就是廣大中國網民。
各方面的影響和損失我們下面的文章將慢慢闡述。我自己最想說的就是,即使Google真的有一肚子的委屈和冤屈,即使Google的創始人和美國總部的人都是理想主義,都是正義和公平的化身。但是,不顧全球最多數量的網民的利益和價值而關閉,這首先是極度不負責任的。
我自己雖然同時使用Google和百度,但是,在搜索非中文信息,以及在搜索高端、精華信息時候,除了Google,沒有任何可以代替的。追蹤互聯網發展前沿,研究互聯網最新趨勢,編寫科技中國詞條,包括寫作等等,Google幾乎是這一切的最基本工具。失去Google,這些工作無疑將受到極大的影響。損失之大,如何評說都不過分。
所以,如果有一天,中國網民真的失去了Google,那么這個巨大的損失是難以估量的。在娛樂、大眾化信息搜索方面,百度有優勢,但是在嚴肅的學術性和深度性的有價值信息的搜索方面,Google遠遠超越百度,也是百度無法替代的。
所以,是否關閉中國Google,首先應該問問中國網民。否則,對于Google來說,它放棄的不僅僅是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市場,而首先放棄的是對于數億網民利益和權益的最基本尊重。Google不僅僅屬于一家公司商業利益,而涉及更多社會責任。
Google如果關閉中國業務,對于Google、對于產業、對于中國國家、對于百度、對于各行各業究竟將產生什么影響,容我慢慢訴說。
谷歌應把中國網民放在眼里
毫無疑問,Google是互聯網領域最具創新力的企業,也是全球互聯網的霸主,如果中國市場連一個Google都放不下,那肯定是一個莫大的悲哀。對于中國、對于產業、對于網民、對于Google、對于對手,都是莫大的悲哀。
因此,如果Google真的決定關閉中國業務,那么對于一個商業公司來說,這顯然是一個非常不理性和不明智的決策!對于Google創始人和美國高層來說,就是傲慢和偏見的決策,或者說近乎愚蠢的決策。(對于國內輿論環境妖魔化Google、中國國內競爭對手非正當競爭,以及政府互聯網治理的不恰當,這些導致Google一怒沖冠的主要因素,我們將在后面的文章中評說)
天大的冤屈也不能不回歸理性。對于Google而言,要扮演全球互聯網霸主地位,中國市場無疑是戰略性的。中國互聯網力量的崛起無疑是未來5-10年之內,互聯網領域最大的事件。5年之內,中國網民數量將超過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等五個發達國家的總和。所以,那時候,評判全球互聯網格局,基本上可以說,得中國市場才能得全球市場。
Google如果把一個商業問題上升為國際政治訴求,變成政治事件,無疑是極不成熟,也是極不負責任的,對于Google的損害也是巨大的。
想想看,幾乎所有的跨國企業都在中國發展,有很成功,有很曲折的,各有各的酸甜苦辣。難得不成就Google是天下老子獨一無二,無法在中國正常開展業務?Google有如此獨特和牛氣嗎?所以,擺正自己的位置,是第一位的。
除了搜索,Google的操作系統也好,手機業務也好,平板電腦也好,中國市場都將扮演至關重要的作用。Google如果一怒之下,揮刀自宮,斷的將不僅僅是搜索的未來,而是Google各個層面的未來。
一個商業公司如果不理智,如此對待中國的網民,如此對待中國的員工,如此對待中國的合作伙伴,那么,Google在這個事情上失分的不僅僅是現在,而是整個未來;不僅僅是短期的商業利益,而是全方面的輸家。從此以后,中國的網民,中國的員工,中國的合作伙伴,中國的普通大眾,還有中國的政府,將會如何看待Google?
如果,Google作為一個市值最高的互聯網巨頭,應該理性、理智、負責任地決策。這樣的話,Google就不會如此不成熟,不會如此沖動,不會如此輕率。
所以,千言萬語,最核心的一點:即使不考慮自己的利益,Google兩位偉大的創始人和諸多美國總部的高層,請你們心中首先將中國數億網民放在眼里!先放下你們高貴的正義感和使命感,擔當起最基本的責任!
當然,我們的政府、我們的競爭對手,也需要好好反省。如果給Google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這是我們應該也必須做到的。為著各種目的而妖魔化Google的種種行為應該受到所有網民的唾棄!應該休矣!
總之,Google在中國遭遇一些不公,是應該同情和支持。但是因此決定退出,則首先是Google的不負責任。不公正的事情可以經過更好的溝通和努力,可以得到改進和解決。但是,退出中國市場,就是一個不可挽回的巨大錯誤。
中國需要Google,中國也可以包容Google。反之也應該,Google也可以包容中國,Google也需要中國。有什么困難不能克服呢?
谷歌退出百度也輸
Google決定退出中國無疑是意氣用事,顯示這個互聯網巨頭很不成熟的一面,也顯示創始人和高層對中國網民的傲慢和偏見。對于Google而言,無疑是揮刀自宮,自損無窮。但是,這個決定的輸家遠遠不止是Google?梢哉f,這個事件如果成為現實,那么就沒有贏家!
代表沉默的大多數的中國網民是最大輸家,除此之外,中國的國際形象也將大大受到損害,損害程度將超過我們目前的想象。一個讓Google都無法立足的國家,開創了全球的新紀元。所以中國這些年建立起來的美好想象,無疑會大打折扣。對于這個事件,大家眾口一詞的責任肯定都會指向政府,包括Google,包括網民,包括業界,包括全球各國的人民。而這個失分將不是短期一次性的,而長期發酵。中國形象很可能因為這次事件而變成全球的一個封閉性的符號。所以,這次事件如果說有唯一的勝利者的話,那就是那些長期對中國有異見和對抗的人們,他們會暢懷大笑。
另外的贏家可能大家都會指向百度。Google退出,百度自然漁翁得利,自然接收Google的市場份額。但是,一家獨大的百度,絕對壟斷市場,失去正常競爭環境,很可能很快因福得禍:失去競爭對手,絕對的壟斷必將引起網民、業界和各領域的全面抵觸和不滿。更重要的是,失去競爭壓力的百度,將會更好對待網民、對待客戶、對待業界、對待各方面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百度將需要組建一支龐大的律師隊伍來應對此起彼伏的反壟斷法。
有了Google這個對手存在,百度是民族互聯網企業的驕傲,失去了Google的參照,百度就將從這個民族英雄的寶座上跌落下來。有了Google作為學習、參照和激勵,百度走到了今天,能夠如此成就,Google功利最大。失去了Google的壓力,百度前進的動力將受到極大削弱。
與Google的口碑相比,在各個領域,大家在百度身上積累的怨恨其實已經非常巨大。Google退出,必將引發這些積怨的總爆發。所以,本質上,Google是百度最好的敵人,也是最好的朋友!失掉Google,百度將失掉很多獨特的資本和理由!
中國企業走出去,國外的企業走進來;中國人獲取國外信息(畢竟,全球互聯網上中文信息還是很薄弱的),國外人士獲取中國的信息,Google是一個最重要的平臺。失卻這個平臺,我們的互聯網將因此失去巨大的使用價值。也將直接影響到很多企業、很多行業的切身利益。
迄今為止,Google是互聯網精神最好的體現,開放、自由、創新、共享等等,這些互聯網精神的內核在Google身上一直很好發揚。所以,Google贏得了無數人的青睞。Google的發展,對于中國互聯網是很好的參照,很好的推動。
一個失去Google的互聯網市場,還是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市場嗎?還能成為全球互聯網的應用中心和創新中心嗎?還能成為一個公平競爭、創新活躍和良性健康發展的互聯網市場嗎?我深表懷疑。
為什么要發生這樣一件大家共輸的事情?不可理喻,也不應該成為真實。
谷歌應該與政治保持距離
Google揚言退出中國,我們每一個人都很同情。Google是互聯網領域最值得尊敬的公司,遠比國內一些互聯網的暴發戶可愛可敬。最近幾年,Google在中國被各種力量妖魔化,實在是讓人為Google抱不平。我們都是Google的忠實用戶,都從Google產品的使用中受益匪淺,都是Google堅定的支持者。
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Google在中國的發展道路上遇到很多事情,除了別人的問題之外,其實更應該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尤其是,作為一個商業公司,Google應該與政治保持距離。而不應該屢屢將事情訴諸政治,演變成為政治事件,超越了一個商業公司的基本定位。其實是不明智,也是不合理的。Google作為一個公司,是為網民和客戶服務的,首先要將網民和客戶服務好作為第一要旨。而如何讓公司適應中國的環境,如何適應中國本土的法律政策和社會環境,這是一個公司基本的任務。但是,Google的情緒化反映往往忽略這個基本原則,而且屢屢上升到政治層面。
Google美國總部總是喜歡打政治牌,關鍵在于對中國的傲慢和偏見。對于中國Google管理層的不重視。Google創始人在中國當然是無數人的偶像,但是,從他們十年來的多次言行中,可以看出,他們對于中國顯然是有著明顯的傲慢和偏見。他們從來沒有來過中國這個如此重要的市場。談到中國,經常是讓中國Google本地的管理層都大吃一驚的話語,不是幫忙,而是幫倒忙,需要本土人士忙著救火。“自我”之大,大過了商業公司的基本定位,大過了它所服務的網民與客戶。似乎往往為了情緒上圖一時之快。表面上是價值觀的沖突,實質上還是沒有把中國市場和中國網民放在應該的位置上。
美國幾乎所有的大公司都在中國發展,都需要適應中國環境,英特爾如此,微軟如此,Google也不能例外。Google的文化再大,再強,也不能高于一個國家。雖然Google從事的事業,更加敏感,更加微妙。那么,如何加強與政府的溝通,如何融入中國的主流,如何贏得更多的合作伙伴,如何在中國發揮更大的建設性,都需要Google學會更強的溝通能力,更開放的心態。很多跨國企業,都是Google學習的榜樣。
目前,我們首先只能先尊重一個國家,適應環境,然后通過發展,引領變革,實現理想。發展才是硬道理,為網民更好服務才是硬道理,也才是Google價值體現。拍拍一走了之,這種輕率不值得我們喝彩。
中國有中國的現實,中國有中國的問題。但是,美國也有美國的問題。只是大家的側重點不一樣而已。Google所說的那些遭遇,都是有別的辦法可以解決的。退出顯然是最差的一種。即使對中國政策不滿,那一退了之,政府互聯網監管更省心了,不失為一件好事?墒菑V大網民怎么辦?
越困難越要前行,這是唯一負責任的態度。越有挑戰,越要表現更卓越,這才是真正互聯網的精神。十多年來,中國互聯網就是如此不平凡地闖過來的,才有了4億網民的輝煌成就。讓更多的中國人可以上網,讓更多的人更好使用互聯網,這是每一個互聯網公司的使命,也完全應該成為Google在中國的使命。
要是大家都像Google這樣一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甩手不干了,那么現在中國互聯網將會是什么樣子?所以啊,我們的政府應該善待Google這樣的公司,營造一個良好的競爭環境,畢竟Google完全是對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都是建設性的力量。另外,Google的創始人和高層們,應該多來中國走走,多與中國政府、中國用戶和中國的合作伙伴交交朋友,彼此增強了解,增強信任。要在中國發展,要適應中國,喜歡中國,熱愛中國。
所以,目前最需要做的,不是施加政治壓力,而是Google的創始人和總部高層,真正放下自己的身架,放下自己的心態。用冷靜、客觀、友好、建設性的眼光好好看看中國。Google中國的事情決策,要首先與中國政府溝通,與中國管理層溝通,與中國公司員工溝通,與中國用戶溝通,與中國合作伙伴溝通,然后再理性做決策。
想想看,一個關于中國業務如此重大的決策,居然都沒有中國公司相關人員參與,這是什么樣的公司行為?一個公司如果以自己的影響力和龐大的網民作為籌碼,通過政治化來給一個政府施加壓力,這樣的公司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嗎?
總之,遠離政治,別熱衷做政治文章;貧w用戶,關注普通網民,回歸商業,立足長遠,這是一個領袖型企業最基本的要求。顯然,目前為止,Google這方面還沒有得分。Google的問題值得我們同情和支持,但是Google的退出,Google的輕率政治化,卻應該受到責備!最終適得其反。
網民怎么辦?
Google宣稱退出,網民是如此同情以至于失卻了深入思考。Google真的退出了,輕松了;政府監管省了一事,也輕松了,樂享其成?墒牵覀兙W民怎么辦?最終的結果是什么?
的確,Google在中國每年大概不到5億美元的收入,在Google全球200多億美元的總收入中大概只占到2%,退出中國的確不損害整體的業績。看起來也真有點像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但是,這種心態一方面沒有真正考慮中國市場的長遠發展,說明總部對中國市場骨子里就不重視;另一方面也根本不把中國數億網民真正放在心上,他們心中遠大的理想遠比中國數億網民更加重要,更加偉大。
十多年來,作為全程經歷了中國互聯網發展歷程的人來說,我們對于各種困難和挑戰已經近乎麻木了。因為,中國互聯網之路就是在無數的非理性的困難面前一步步走出來的。要是都像Google這樣脆弱,都像Google這樣神圣,那做互聯網的人們早就多少次可以甩手不干了。
那大家都因為對于現實和現狀的不滿而一退了之,今天的互聯網成績怎么可能實現?今天四億網民如何能夠成為現實,下一個四億網民如何實現?

Google股價實時走勢

百度股價實時走勢
再大的困難,再多的挑戰,我們都要堅定走下去。因為,我們堅信互聯網對于中國崛起的意義,因為我們堅信互聯網對于每一個普通大眾的意義,因為我們堅信,互聯網是推進中國變革和社會進步的最重要的力量。
我想走到今天的互聯網公司,都多多少少有這份理想在心里。有了這份心理,委屈和困難都是可以挺過去的。再保守后退,再反互聯網精神的力量,都不可能真正改變中國互聯網前進的步伐。
Google退出中國,實質上是拋棄了中國網民、中國用戶。沒有中國,Google的未來是不可能完整的。
所以說,如果Google真的退出,我們只有責備!說明Google沒有把真正的互聯網精神貫徹到中國市場,說明Google沒有把真正的創業精神帶入到中國公司,說明Google創始人和高層所謂的理想和使命并不把中國的用戶納入其中,而充滿狹隘!
只要讓中國下一個四億,再下一個四億成為網民,才是最大的理想,和最高的使命!

Google股價歷史走勢

百度股價歷史走勢
什么是百度不能代替的?
Google如果退出,對于中國網民的損失究竟有哪些?這個問題的答案絕對不是簡單的由百度替代,由百度接收市場份額的問題。
至少,以下幾個方面是百度不可能替代Google的:
1、首先,最重要的是,目前互聯網上的信息還是英文主導,中文信息相對有限。尤其是深度的、有價值的信息,中文內容是非常薄弱的。所以,通過互聯網獲取中文之外的信息,還是高端網民的重要應用。百度能夠幫助我們獲取中文信息,而中文以外的信息,失去了Google,我們就失去了最基本的工具,也是最重要的工具!如果我們無法順暢獲取全球最有價值的非中文信息,互聯網的應用價值對于中國網民來說,將大大降低。這將是中國互聯網應用的一次大退步;
2、其次,百度市場份額遠遠高于Google,很多程度上是因為百度更能滿足中國普通大眾網民對于娛樂化、生活化信息的需求。而真正像我這樣的互聯網用戶,搞研究、了解趨勢、查詢論文、搜索深度內容,主要依靠Google,而百度在這方面與Google存在很多差距。所以,如果沒有了Google,那么中國互聯網的精彩將遜色很多;
3、中國在全球崛起,中國企業要走出去,國外企業要走進來;中國軟實力要傳播出去,國外的精彩要進來等等。通過互聯網溝通全球,架接國內與國外方面,Google是一個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平臺。絕對不是百度可以簡單替代的;
4、Google的創新不僅僅在于搜索,它還要大力推瀏覽器,推操作系統,推新型手機,推平板電腦等等,這些都可能會給產業帶來革命性的影響。激活中國TMT產業的競爭力和創新力,提升中國產業的全球能力。Google退出,那它其他產品的推動將失去基本的動力;
5、更重要的是,Google代表了互聯網的精神和創新力量。這股力量對于營造中國互聯網產業的生態至關重要。如果Google也徹底退出,那么中國互聯網基本上變成本土企業的自娛自樂。失去Google的參照,國內互聯網公司將進一步同質化,競爭手段將進一步下三路,互聯網精神和互聯網規則將更加遭遇挑戰,產業生態必將更加惡化,淪為很多傳統產業差不多的局面。這也是百度不可能替代的!
還有更多,就不多說了?傊,沒人會因為Google退出而受益的。
政府怎么辦?
Google果然是不按常理出牌的公司。如此天大的事情,讓一篇博文來放炮,挺有創新。估計這也是Google官方博客開通以來最“大”的一次應用。這也好,不是通過傳言,也不是通過官方新聞,而是通過一個資深副總裁的博文來放出聲音。既不像純個人觀點,也不是正式官方決定。留著進可攻、退可守的余地。只是,這次Google選擇的對手,既不是競爭對手,也不是什么人物,而顯然是中國政府。
一個企業選擇政府作為較勁的對象,顯然不是自己認知和定位的錯誤,也是不理智的選擇。這種危險的游戲大概也只有Google敢于如此玩。但是,既然事情已經變成全球轟動性的新聞事件,我們來猜想一下政府將會怎么辦?
顯然,Google選擇退出,是誰也意想不到的,政府部門的人也肯定一時沒有反映過來,而需要時間來好好消化。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政府肯定不希望Google退出真的成為現實,就像Google作為一個企業也不可能真想放棄中國市場一樣。
畢竟,作為全球互聯網領域的旗幟,Google真的退出中國市場,那么對于國家形象和政府聲譽都會是一次巨大的沖擊,而且會有長期的負面影響。不管我們政府的監管這一次被人視為如何的簡單粗暴,但是基本的共識和出發點還是不會改變的:還是要推動中國互聯網的健康發展,讓互聯網發揮更具建設性的作用。
一點上,Google和政府沒有任何沖突之處。Google對于中國的價值,對于網民的價值,對于社會的價值,對于產業的價值,其積極意義任何人不會質疑。所以,有Google的中國互聯網肯定是更好的互聯網。如果Google有良好的心態,能積極主動與政府溝通,我相信政府也會很大度,也會很建設性。畢竟,讓Google真的離開中國,我們會是名利雙輸。
現在關鍵的問題是,從Google總部的行為看,中國Google公司已經被他們簡單地休克了,基本不可能代表Google了。而美國總部寫出如此博文,想必也是牛氣哄哄,架勢十足。這個陣勢看來也不是有誠意要好好溝通的。中國Google失去了發言權和代表權,而Google總部自己不放下架子,不拿出誠意,難得還要政府去積極主動和Google總部去溝通?那不相當于Google總部把自己當作美國政府的高度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沒有過不去的坎,Google在中國的遭遇,不是最好也不是最壞。大家都一樣需要遵守政策和法律,都得適應突如其來運動式的互聯網整頓。就像住在北京都要經歷這個寒冷的冬天一樣。并不是Google受到了特別的對待。就像中國互聯網公司要去美國發展,也得承受美國政策和法律的限制一樣。Google大可不必抱著受害者的心態。作為一個商業公司,很多困難都是必然要承受和解決的。
所以,大家都會希望Google事件最終能有一個建設性的解決方案,最好能夠皆大歡喜:Google繼續承諾中國市場的投入,而且更加重視,而政府也友好坦誠,承諾公平合理競爭。當然,這是我們美好的愿望。愿望能否成為現實,最終取決于當事者的誠意,對中國市場的誠意,對中國網民的誠意,對中國的誠意。
拭目以待!
。ㄎ覀儍H僅從道義和情緒發泄出發,那盡可能為Google退出喝彩和歡呼,但是,站在一個網民的角度,Google真的退出,我們都得承受真實的損失,所以,理性面對事態發展,還是很有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