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Google)表示正在評估公司中國業務運營的可行性,并可能完全退出中國市場。該公司透露,他們遭受了據信來自中國大陸的重大網絡襲擊。以下是由谷歌高級副總裁、公司發展兼首席法律顧問大衛•多姆德(David Drummond)執筆的官方博文。
新的中國策略
就象其他許多知名組織一樣,谷歌也會經常面臨不同程度的網絡襲擊。在去年12月中旬,我們偵測到了一次來自中國、針對公司基礎架構的高技術、有針對性的攻擊,它導致我們的知識產權被竊。不過,事態很快變得明了,這個起初看似獨立的安全事件(盡管很嚴重)其實背后大有不同。
ANDREW HARRER/BLOOMBERG NEWS
谷歌高級副總裁、公司發展兼首席法律顧問大衛•多姆德首先,并不是只有谷歌受到了攻擊。我們在調查中發現,至少20家、涵蓋領域廣闊的大型公司都成為相似的攻擊目標,這些公司隸屬于互聯網、金融、技術、媒體和化學行業。我們現在正在向這些公司通報情況,并與美國相關政府部門展開合作。
第二,我們有證據顯示,攻擊者的首要目標是進入中國人權活動人士的Gmail賬戶。我們迄今為止的調查結果讓我們相信,這些攻擊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只有兩個Gmail賬戶被進入,而且其活動僅限于帳戶信息,比如帳戶何時創建、以及郵件標題,具體郵件內容未被染指。
第三,在與谷歌受攻擊無關的整體調查中,我們發現數十個在美國、中國及歐洲的中國人權活動人士Gmail帳戶經常被第三方侵入。入侵這些帳戶并非經由谷歌的任何安全漏洞,而很可能是通過在用戶電腦上放置網絡釣魚或惡意軟件。
我們已經運用從這些襲擊中獲得的信息改進了基礎設施和網絡結構,加大對公司和客戶的安全保障。對個人用戶而言,我們建議大家使用可靠的殺毒和反間諜軟件,安裝操作系統的補丁并升級網絡瀏覽器。在點擊即時信息和郵件中顯示的鏈接、或被要求在網上提供諸如密碼等個人信息時永遠要保持警惕。你可以點擊這里閱讀谷歌提供的網絡安全建議。希望更多了解此類襲擊的人士可以閱讀美國政府提供的報告、納特•維倫紐夫(Nart Villeneuve)的博客以及有關間諜網絡幽靈網(GhostNet)的報導。
我們采取了非常規手段與大家共享這些網絡攻擊信息,其原因并不只是我們發現了其中的安全和人權問題,而是因為這些信息直指言論自由這一全球更重大議題的核心。在過去20年中,中國的經濟改革和中國人的創業精神讓上億中國人擺脫了貧困。事實上,這個偉大的國家是當今世界許多經濟成就和發展的核心。
我們在2006年1月在中國推出了Google.cn,因為我們相信為中國人拓展信息獲取、加大互聯網開放的裨益超過了我們因在網絡審查上做出讓步而帶來的不悅。當時我們明確表示,我們將在中國仔細監控搜索結果,并在服務中包括新的法律法規;如果我們認定自己無法實現上述目標,那么我們將不會猶豫重新考慮我們的中國策略。
這些攻擊和攻擊所揭示的監視行為,以及在過去一年試圖進一步限制網絡言論自由的行為使得谷歌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那就是我們應該評估中國業務運營的可行性。公司已經決定不愿再對Google.cn上的搜索結果進行內容審查,因此,未來幾周,公司和中國政府將討論在什么樣的基礎上我們能夠在法律框架內運營未經過濾的搜索引擎,如果確有這種可能。我們認識到,這很可能意味著公司將不得不關閉Google.cn,以及我們在中國的辦公室。
做出重新評估我們在華業務的決定是異常艱難的,而且我們知道這可能帶來非常深遠的影響。我們希望說明的一點是,該決定是由公司在美國的管理團隊做出的,而為Google.cn今日成功而付出了無比巨大努力的中國團隊對此毫不知情,也未曾參與。我們決心以負責任的方式來解決任何可能隨之產生的難題。
David Drummond, 谷歌高級副總裁、公司發展兼首席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