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兄稱,從陳冠希“艷照門”開始,互聯網走紅的形式就越來越劣性,而在這之前,他們推出一個網絡紅人或者網絡事件,首先題材正,并且講究慢慢來。“現在網友見多識廣,小打小鬧吸引不了眼球,而社會的文化心態也在變化。”對比今昔,浪兄感嘆以前的網絡事件給大家的是一個故事,一個美好的回憶,現在卻上不得臺面。
同樣,立二拆四針對閆鳳嬌事件說:“互聯網的道德底線在無限下降。”
但立二拆四同時認為,綠色的網絡題材還是有發揮的空間,“作為網絡推手,我們還是很希望把更多美好的東西傳播到互聯網上去。”
內幕:推手月收入超過6位數
資深網絡推手禾木,曾經有過10年傳統媒體從業經歷,在做網絡推手時更加如魚得水——他對炒作熱點有著敏銳的捕捉能力。
在禾木看來,一個好的網絡推手要有控制網絡負面影響的能力:網絡推手可以借用一些技術手段刪除部分論壇和貼吧的帖子,同時要與有影響力的網站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甚至還可以采用技術排除法,即通過“刷”大量搜索引擎關鍵字,從而讓含有不利于客戶信息的網頁在搜索引擎中排名靠后。同時,轉移焦點也是網絡推手常用的手段,也就是為客戶主動發布利好信息,通過專人為企業和個人重新樹立品牌形象。
由于網絡策劃的推進離不開龐大的跟帖者和評論支持,所以最初公司會通過QQ群、站內信、短信等方式發布任務信息,動員大量“水軍”投入“戰役”,每個“水軍”都在各大論壇擁有多個“馬甲”,甚至不惜動用自動發帖軟件發布所需信息。
網絡推手的陣地遍布互聯網各個角落,經過網絡推手的精心策劃和運作后,通常關于公司或個人的負面信息能在幾天之內淡出網絡。至此,一場“危機公關殲滅戰”完美結束。
而對于推手公司的收支狀況,禾木說,“幾萬元級的只能苦撐,幾十萬元級的基本上能正常運轉,如果投資上百萬元,那整個公司和策劃水平都能上一個臺階。”禾木表示,公司何時能盈利,需要看領軍人物的個人魅力,包括其案例及人脈關系,但通常需要經歷1-3年的“清貧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