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跌破了“堅挺”兩年之久的6.80關口。記者昨天在論壇上看到,滬上白領開始籌劃化妝品、奢侈品、數碼產品的美國代購,還有人開始計劃自己的美國之旅,不少人直呼“讓美元下跌的速度向歐元看齊”。
化妝品、數碼產品網購熱
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剛破6.8的關口,嗅覺靈敏的申城白領們已聞風而動。“這兩天我的生意突然好起來了,很多人來托我代購化妝品。”經營代購生意的凌小姐告訴記者,美國的化妝品是“全球最便宜”的,以倩碧為例,在美國倩碧套裝(包括“黃油”、化妝水等)只要20美元,但在上海的機場免稅店一瓶黃油要賣300元左右。“上海有一群白領對匯率很敏感,預計化妝品搶購潮馬上會出現。”凌小姐說。
除化妝品外,網購奢侈品、數碼產品也讓滬上白領心馳神往。奢侈品達人張小姐告訴記者,雖然美國的奢侈品品牌不多,但美國卻是所有奢侈品品牌的必爭之地,一些奢侈品的Cye.com.cn限量款歐洲尋不到,但美國卻隨處可見。“比如剛出的香奈兒珊瑚紅手袋,歐洲幾乎都看不見,但美國就有。”此外,更讓她惦記的是奢侈品網站的代購。有意思的是,許多奢侈品品牌如巴黎世家在原產地并未設網購服務,但在美國有,而恰恰是這些網站常有大幅折扣,非常劃算。而蘋果、IPHONE這些數碼產品更讓時尚一族心癢,“美國可是個數碼大國啊”。
滬奢侈品售價變化不大
凌小姐說,相對于歐元從10掉到8.5的跌幅,美元只是從6.83剛跨入“6.7時代”,相較而言還只是“毛毛雨”,更多的人仍在觀望中,希望它能有更大的動作。“我記得2008年美元剛跌入7的時候,GUCCI的代購生意火爆得很,單子應接不暇。”
相對于代購,申城奢侈品的零售價變化的可能性不大。一位業內人士分析,除美國奢侈品品牌不多外,一般奢侈品調價很少參照匯率因素,更多的是考慮品牌形象。“如LV,每年總要固定漲2次,漲價幅度在5-40歐元不等。”
出境游價格還未跳水
同時,出境游市場暫時還未有明顯變化。記者從滬上旅行社了解到,出境游的價格還沒有“跳水”的跡象,咨詢游客也沒有明顯增多。
業內人士指出,根據經驗,此前人民幣升值期間,出國團隊的人數都會有所上漲,游客除了看中團費價格降低外,主要還是想出境購物,“將游費賺回來”。不過,從了解到人民幣升值的信息到最終決定出游,通常需要一段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