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購:餡餅?陷阱?
網站拿提成賺差價
顧客實惠打了折扣
市場上的物價都在漲,唯有團購最實在。自從團購網出現后,涌現了一批每日一團的“團奴”。他們追求新鮮的購物方式,頗具消費頭腦,愿意查找低價的商品。當然,也有不少人要問,商家為何如此慷慨?這么罕見的低廉價格,他們掙什么?在滿眼低價的團購網面前,既讓人受寵若驚,又讓人充滿疑惑。是餡餅,還是陷阱?成為了團購目的的焦點。
據筆者了解,團購網的產品之所以出現低價,源于兩種經營方式。其一,商家給團購網站宣傳推廣費用,以及按照團購單數給網站提成;有網站透露,團購成功100單或以上,網站就可以拿到3%-4%的提成。其二,賺取差價。曾在某團購網做過瑜伽推廣的張女士告訴筆者,她以5次瑜伽課共25元的優惠價格提供給團購網,團購網在此基礎上自由加價,最后給消費者的是5次瑜伽課49元。每銷售一單,網站凈掙24元。她說:“其實在此過程中,商家是虧損的,而消費者所獲得的是真正的實惠。但相比較其他的廣告費,團購網沒有費用,借此平臺宣傳自己,還是值了。”
面對突如其來的賺錢機會,既有低門檻,還有高利潤,一些無良網站就起了“賊心”。如謊報團購人數,這已經成了不爭的事實,三成以上的團購網站為了博取顧客的信任,吸引更多人的購買,在網頁的購買人數上大做文章。更有一些網站,以團購的名義出售普通折扣的商品。黃小姐最近通過某團購網站購買了原價300多元、現價150元的特色冰淇淋蛋糕,后來,她偶然發現只要在蛋糕店的官網上下載優惠券,就可以獲得折扣。除了上述現象外,有些團購產品的價格甚至高于其他非團購商品。筆者發現曾在網上熱賣、多次開團的某品牌面膜,團購單價119元,買兩單包郵。而在另一知名化妝品專賣網,此面膜僅98元,全市包郵。對于這種“掛著羊頭賣狗肉”的伎倆,消費者需要時刻提防。
●投訴:何去何從
團購商品遭投訴 誰來維權成難題
在低價面前,有多少人看緊自己的錢包了?有些團奴每天都會花費百元獻給團購事業。“只要打開團購網,我就忍不住想花錢”,這就是團購網的魅力。有的人只要看見便宜的就刷卡付款,手機里的優惠短信已經攢了數十條,甚至放到過期都沒有使用;有的人愛湊熱鬧,看到一個上萬人購買的優惠項目,自己也躍躍欲試,結果在消費時排不上號。在虛擬交易中購買產品,能否在現實生活中得到滿意的服務,已經是團購網出現以來最大的難題。
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團購網成為了炙手可熱的話題,更是互聯網、媒體的“紅人”,一會兒來個“游戲門”、一會兒冒出個“開關網”。雖然有些問題已經解決,但消費者的權利到底由誰保護?服務質量如何跟進?有些顧客反映,在團購網上購買的美容、美發等無實物商品,其服務問題相當嚴重。在到店消費時,會受到店員的“臉色”,原因之一就是你是團購客戶,你以極低的價格到店消費,就會給你“二等公民”的待遇。有位朋友坦言,她曾在團購網上購買原價1028元/3次的美容項目,現價36元/3次。預約成功之后,她在體驗時不停地被服務員推銷美容年卡,在拒絕之后,原本60分鐘的美容項目立刻被縮水,大概40分鐘后就被糊弄完畢。對于這種情況,雖然她打電話到網站投訴,但因沒有質量問題或是產品證明,無法給予恰當的解決辦法。在剛剛結束的十一長假,團購網的服務質量被推到風口浪尖。據悉,近八成的團購用戶認為,長假期間團購消費的服務質量并未改善,甚至有22%用戶直訴服務質量明顯下降。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