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了13年后,當當終于到了交易所的門口,登陸紐約交易所,融資規模在2億多美元。
一直以來,當當作為一個圖書在線商,是一個強勢品牌。從清科研究中心今年6月的研究報告來看,它的圖書在線銷售份額以52.7%排名第一,超出排在第二的卓越近20個百分點,可以說是具有壓倒性優勢。當當浸淫圖書行業十數年,熬到今天才看到了上市的曙光,其中的原因也就這么一句話:圖書銷售,不是什么好生意。
在當今數字化時代,看書的人越來越少了,有數據表明,中國成年人(18歲以上)一年看一本書的只有50%出頭一點。而且,圖書這個市場,利潤最厚的教材教輔,基本上和當當沒什么關系。靠著這樣一個沒什么油水的市場,做老大又如何呢?
當當和它的宿敵卓越在圖書競爭上是占據優勢的,但清科研究中心的另外一個數據則提示我們,從組織的整體商業力量來看,卓越未必處在下風。根據清科的說法,中國B2C行業市場份額排名是:首位京東(16.5%),亞軍卓越(9.4%),老三才是當當(8.5%)。換句話說,雖然在圖書市場里有超過20個點的份額差距,但放在整個B2C行業里,當當卻落后卓越一個百分點,差不多就是2億元人民幣的樣子。兩下數字一對比,中間的缺口在哪里呢?
答案就是:百貨。
當當在招股書中說,未來的方向主要是擴大產品種類,按照筆者的理解,就是要強化百貨這一塊。當當并不打算效仿美國的亞馬遜搞什么電子閱讀器,它希望自己不僅僅是一個賣書的(包括電子書),更希望自己是一個Shopping Mall。因為圖書的利潤實在太薄,而百貨的毛利率不僅高于IT、3C之類的產品,也高于整個B2C市場10%~15%的毛利率水平。無怪乎賣數碼產品的京東、賣襯衫褲子的凡客,最近都在搞百貨。
但當當搞百貨,真的可以用“剛剛起步”來形容。在它的整個收入份額結構里,圖書依然有85%的份額,百貨則占據了15%。雖然在圖書上,它比卓越多賣了5億元人民幣的書,但在整個業務收入上,它居然比卓越還少收入2億元人民幣。可見即使要殺入更廣闊的B2C市場,卓越依然是一個強勁的老對手。
當當所面臨的市場角逐,可以說“紅海”之至,不僅僅有卓越、京東、凡客這些實力不俗的選手,更有B2C中可怕的巨無霸:淘寶商城。淘寶專門為這個商城啟用了一個全新的頂級域名,很明顯是要將淘寶商城和既有的淘寶區隔開來:前者像是小菜場擺攤的,后者才是正規的商場。
當當的對策是什么呢?就是搞平臺制。目前當當有46萬個可以銷售的單位,其中自己保有5萬個,其余40萬個都是第三方合作銷售。但事實上,當當的這一步走得并不及時,在淘寶沒有擺脫那種次品偽品充斥的小攤形象之前,當當以它的大店形象,搞合作還有相當的機會。但在淘寶商城推出之后,這個平臺能搭出多大規模來,非常難以預料。
當當賣書這個品牌形象已經深入人心,而且市場運作也可以用“成功”二字來形容。但放著自己拿手的細分市場不做,轉而進入百貨,筆者以為前景并不好。
圖書市場總體毛利的確不高,但并非不可“壓榨”,中國圖書出版業這攤水的確不淺,但對于一個浸淫其中十數年的企業而言,做熟深耕不是沒有機會。在電子閱讀上,當當自己不做而采用和其他廠商合作,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如果徹底轉向百貨業,在筆者看來,勝出幾率極低。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