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店營銷集聚“螞蟻力量”
“我踩個三輪車就可以在村里拿紙箱,拿生產原料,我們村雖不大,但資源充足。”王琛勇笑著說。
東上村在義烏只能稱得上一個中等村,但村里卻設了80來家廠,基本上他需要的加工原材料都能在本地直接采購。“成本降低了很多,如果我到城里去拉,有個運費,量少的話人家還不一定肯送,關鍵是有時還不一定能馬上拿到。”王琛勇說起本村的產業支撐很是自豪,1元的紙箱起碼能省下1毛錢,最為重要的是他下單后,很快就能提貨。
因為賺創意產品的“第一桶金”,王琛勇每次都是先自己投入資金生產,然后和銷售自己商品的網店一月結一次賬,這樣的“月結”模式也被搬到了他的原料供應商這里。“因為都是一個村里的,大家都熟悉了,這樣與網店同步的結賬模式,也得到了他們的認可。”
一個折疊板凳可以賣出上百萬條,小小的牙膏紙巾抽在網店里賣斷貨,不斷再補貨,這樣的火爆銷售,讓村里向王琛勇供原料的廠家也很是驚嘆,“網絡的力量竟然這么大,也提升了我們的銷量”。而宏創也串起了村里這條新興的網貨產業鏈,供應塑料粒,供應紙箱包裝盒,供應鐵件,專門提供注塑工藝……在這條產業鏈集聚了這些規模并不大的小企業,讓大家分食到了網貨經濟的大蛋糕。
中小制造企業與網店同坐一艘船
“每一批新品出來,我就每家發5件,一般每件200個吧。”王琛勇說的是設在義烏的20多家網店,有淘寶上的金冠網店,也有專做批發的網站。這些網站也會在他新品上市的時候,在首頁做“重點推薦”,正是這種密切互動的合作模式,讓宏創有了銷售渠道,網店有了充足的新貨。
他也與這些網店老板們成了鐵哥們,相互給創意。如今,已經壯大的網店對他的貨自然也給予“特殊待遇”。
由于產品專供網絡,宏創的產品在義烏本地的實體市場上鮮有所見。王琛勇很直接地說出自己的經營思路:“我不會在市場鋪貨,市場的模仿能力太強了,而網絡上,因為有著海量商品,你的創意產品可以躲在一邊,往往銷售得很火的時候,你也賺到錢了,才會被搜出來。”這時候再被模仿,對企業的損失也不會很大。
另一個原因,如今廠里的產能已經跟不上爆發性增長的網購經濟。“按照我現在的生產能力,只能供應這20來家。”王琛勇表示,所以他正計劃著大面積新廠房和倉庫。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