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特點決定了創業者永遠不失成功的機會。即使有了雅虎這樣的門戶,谷歌這個霸主依然能生存并壯大起來,并超越前者;同樣,即使有了谷歌的生態“壟斷”,但依然擋不住Facebook朝著千億美元市值的估值膨脹;雖然有了Facebook,象GroupOn這樣的團購網站照樣在一群大鱷的眼皮底下野蠻生長。這就是互聯網的創業環境,在國外,有創意、有創新特質的互聯網創業項目總能脫穎而出,當然,能闖出來的幾率僅僅是百分之零點幾,甚至更低。
中小創業網站生存堪憂
所有的創業第一關要過的是生存,第二關要過的是連續生存,第三關要過的就是規;妗V袊m然有百萬之巨的互聯網創業者群體,他們有激情,有夢想,不乏青春與熱情,但創業成功并站到舞臺主角的寥寥無幾。雖然也有80后的高燃、戴志康(微博)、李想、茅侃侃(微博)沖出過重圍,并獲得成功,成為互聯網創業者的榜樣,但大多曇花一現,并不具備代表意義。
反觀中國互聯網創業者的現狀,第三方調查機構DCCI發布的一份《2010年中國互聯網站長生存與發展狀況白皮書》顯示,站長生存環境堪憂,有42.2%的站長還沒有任何收入,月收入不超過2500元的站長比例從2009年的60%增長到80.5%,58%的中國站長月收入都在500元以下,網絡廣告仍是站長盈利的主要模式,以百度聯盟為代表的聯盟式廣告支撐了站長的日常生存。
另外一個現象也值得警惕,大多數的站長創業者都是在孤軍奮戰,一人全職做站的比例為19.1%,兼職做網站的比例高達47.3%,互聯網創業正以門檻低、資金成本小而備受青年人追逐。一位站長感言,在近百萬的創業群體中,心態不端正,不少人抱著賺快錢的思路運營,對時下時髦的熱門商業模式和概念頻繁模仿、抄襲,導航站熱就涌入導航領域,社區熱就扎堆社區,現在團購流行了,一下子又冒出數千家團購。整體看,缺乏一個持續健康經營的模式。
百度聯盟重視互聯網生態圈建設
作為與中小網站創業者打交道最多的百度聯盟,對互聯網創業者的生存狀態更為熟悉。百度聯盟總經理褚達晨表示,創業者迷茫的癥結可能在于缺乏一套有效的扶持體系。過去大企業對于行業生態體系的建設還不夠重視,惡劣的生存環境會破壞創新的土壤,導致打擦邊球、盲目跟風、過于追逐短期利益等現象叢生,造成了當下的部分互聯網創業者的尷尬。
建立針對創業者的孵化和幫扶平臺和機制已是當務之急。否則“站長已死”、“垮掉的一代”將不再是警告,而將變成事實。
2010年,百度聯盟兩次提升網盟的分成比例,為站長創業者“輸血”。在4月份的聯盟峰會上發布了三項舉措,其中包括推廣分成比例平均提高10-15個百分點,而后的10月27日,再度出手網盟優質推廣位分成獎勵政策,給予5%—15%的分成獎勵。但這些也僅僅能改善站長的生存現狀,不足以扭轉互聯網創業者的經營方向和成敗的方向。事實上,經過調查發現,收益雖說決定創業項目的命運,但成長更是創業者難以突破的瓶頸,缺乏方向,左右搖擺,都讓創業者裹足不前,而這要比收入菲薄更可怕。
如何對優質的創業項目進行引導,對真正的創新力量進行全方位的幫助,這是百度聯盟2010年一直在思考的問題。褚達晨表示,讓優質的網站浮出水面,即是“優質媒體平臺”的定位和轉變的初衷!2010年,百度對聯盟成員的結構和質量進行了梳理和優化。比如垃圾站雖然能轉換流量,但不是值得提倡的,而優質的網站則是未來大力扶持,并注入資源、資金和品牌培養的種子選手。”
針對這個話題,互聯網資深專家謝文(微博)也有一番生動的描述:“很多人做的東西既不獨特,又沒有競爭門檻,打擦邊球、起哄、違規,就像城市里的違章建筑。違章建筑也有權利生存,但是整體上來說它是不合規律的,沒聽說一個違章建筑后來變成一個摩天大樓的”。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