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敵入侵
以Groupon為雛形的新型網絡團購企業在國內不斷涌現,使行業的生存空間變小,最終走向“賠本賺吆喝”的窘境。與Groupon抽取30%~50%高額傭金相比,國內網絡團購企業的傭金平均在10%左右。而為了“先發制人”,許多企業為贏得商戶認同,甚至免費做推廣,虧本做買賣,從而使團購行業市場這塊原本肥沃的土地開始變得一片狼藉。
屋漏偏逢連夜雨,2010年年底,國內團購從業者并不愿聽到的消息傳來:“團購鼻祖” 美國Groupon高調入華并準備和騰訊成立合資公司。盡管這一消息還未得到雙方證實,但已經引發了團購行業的集體震動。為此,拉手網CEO吳波、滿座網CEO馮曉海、F團CEO林寧,以及58同城、酷團和一批團購導航公司的代表針對Groupon入華達成了一個口頭聯盟協議。
據悉,聯盟協議初步約定:團購公司之間不得互相攻擊,不盲目拉高推廣成本;不惡意挖角,要注重團隊建設、維護好本公司人才。馮曉海告訴記者,現在“Groupon”已在全國找了大概十家獵頭公司到各個公司挖人,這是Groupon進軍異地市場時的一貫作風:即先收購當地團購公司和團隊,同時不惜重金進行市場推廣,客觀上造成了當地市場成本、價格高漲。這些特征在Groupon進軍日本、新加坡等市場時已有顯現,且被行業人稱為“焦土政策”,即在無法并購的情況下先把公司的人掏空,那么這個公司就被搞垮了。
對于Groupon入華,吳波表示,肯定將抬高團購成本。“Groupon是拿著坦克和導彈來的,但我們不怕,因為我們的團隊和經營在他們之前,中國團購市場的一些創新已經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很難再有創新了。”吳波說。
但不可回避的是:Groupon將再次拉開團購網血戰的序幕,并且將第一刀就砍向了21世紀企業最重要的法寶 人才。對于本土的團購網站來說,2011年的戰火將繼續蔓延,誰能留住“用戶”這滴血,誰將能挺到最后
關鍵詞:團購
事件 千團大戰、Groupon入侵
觀點 行業從一開始就變成了紅海
數據 平均每日新增10.5家團購網站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