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對國內電子商務市場而言,是風起云涌的一年;仡2010年,“上市”、“資本驅動”、“團購大戰”、“價格戰血拼”、“TMALL獨立”、“營銷成本激增”是六個不可忽略的關鍵詞。據艾瑞《2009-2010年中國網絡購物行業發展報告》數據顯示,雖然2009年全年網購市場總金額達到2500億元左右。但整體而言,網絡購物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卻僅有1.98%。
但經過2010年電商市場的快速發展,據艾瑞最新數據統計,2010年第四季度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就達到1608.4億元,較上季度增長近350億元,環比增速達27.4%。另據社科院發布的《商業藍皮書》預計,2010年網絡購物的全年交易額,將達到5000億元,約可達到全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3%。而由國家工信部牽頭、發改委等9部委聯合制定的《電子商務“十二五”規劃》(初稿)中,電子商務在十二五期間將被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無疑,從2010年開始,電子商務的春天真的來臨了。
繼阿里、慧聰、網盛后 2010年麥考林、當當掀起上市新潮
2003年12月,慧聰網實現了在香港聯交所創業板的成功上市,成為國內B2B電子商務領域的首家上市公司,隨后在2006年12月15日,浙江的B2B企業網盛科技在中小板掛牌上市,2007年11月6日,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也最終在香港上市,至此國內三大B2B電商巨頭齊聚,開始了為期三年多的激烈競爭。
然而從2010年開始,電商企業上市的“接力棒”終于從B2B輪轉到了B2C企業手中。2010年,10月26日,麥考林成功登陸納斯達克,成為中國B2C第一股,中國電子商務企業赴美上市潮已經來臨。隨后,在電子商務領域苦心經營了10年的當當網,在北京時間12月8日晚在紐交所掛牌上市,發行價16美元,融資2.72億美元。這輪上市潮,僅僅是開始,而非結束。
風險資本熱衷電子商務B2C 累積投資交易數不低于50起
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0年1月-11月,中國電子商務B2C仍是資本關注的熱點,投資案例達37起。其中,披露投資金額的案例數為23 筆,總投資金額為3.71億美元。從2010年4月-12月初,針對團購網站的投資事件共發生10起。其中,已經披露金額的5起投資案例中,3起人民幣投資案例,2起美元投資案例,金額分別在100萬-5000萬美元不等。
2010年中國電子商務B2C行業投資呈現三大趨勢:一是投資案例數即總投資金額創歷年新高;二是投資領域細分化,遍布除原有3C、服裝等垂直領域之外的眾多細分市場,表明資本對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挖掘力度不斷向縱深拓展;三是相比于團購龐大的數量,團購投資集中度較高,但資本還未開始廣泛布局。或許2011年,才將是團購資本“瘋”投的一年。
“千團大戰”廝殺激烈 鼻祖Groupon入華躍躍欲試
由Groupon發起,并被美團網引入,隨后不斷從“百團大戰”升級至“千團大戰”的團購B2C市場,在2010年迎來井噴。不但新浪、搜狐、騰訊這樣的門戶以及大眾點評網、愛幫網這樣的生活分類信息站點紛紛進駐,就連淘寶、京東等電子商務巨鱷也將圖購模式納入麾下,至于諸如拉手、美團這樣的垂直類團購網站,數量更是不可勝數。與淘寶所倡導的“宅”、“淘”文化所不同,團購所倡導的積極向上的走出去消費模式,正日益成為B2C電子商務領域的一支新軍。
然而在年終歲末,伴隨Groupon將進入中國市場,擬招聘1000人的郵件流出后,關于Groupon何時入華、以何種方式入華、入華后是否有戲的爭議和新聞報道就一刻都沒有停息,整體看來,擅長收購整合的Groupon,目前已經在日本、韓國、俄羅斯、印度、菲律賓、香港、臺灣等區域進行了布局,進入中國市場是遲早的,這也意味著2011年,國內團購市場也將迎來新的激烈競爭,市場格局也將充滿變數。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