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了解到,“網上菜場”主要由網上銷售系統、宣傳展示系統和加工配送系統三個部分組成。
首先是一個在線的農產品B2C交易平臺,讓市民通過網絡點擊進行訂購,同時通過電子支付手段進行便捷的交易結算;其次是一個多層次的宣傳推廣平臺,將優質農產品的信息從田間快速傳遞給城市消費者,幫助合作社和農業企業進行品牌的推廣和宣傳;最后是一個高效的配送平臺,通過專業的倉儲物流系統調度管理,進行全程無污染、高效的配送。
由于價廉物美,安全便捷,“網上菜場”受到城市消費者特別是白領階層的歡迎。原來要到農貿市場或者超市精挑細選,如今足不出戶一點鼠標就可以搞定。“網上菜場”的會員用戶由此激增,公務員、教師、銀行職員等為中堅力量。
“網上菜場”不僅改變著城里人的消費習慣,而且打開了農產品產銷對接的嶄新大門。
據了解,“網上菜場”上線產品都在千種以上,簽約的農業企業大多在300家以上,每天處理的訂單接近千單,發送各類農產品商品2萬箱。一大批農產品越過中間商,直接從農民手里送到城里人的餐桌上。
除了通過訂單方式與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簽約外,“網上菜場”還嘗試直接建立自己的生產基地:“當家易”已建生產基地1500畝,解決了60%的貨源供給;“綠健網”正在各地“相親”,計劃新建10個生產基地;“菜管家”已經走出上海,與新疆、四川、福建、山東等地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將外地的優質農產品引入上海市場,生產基地計劃也正在積極落實之中。
“網上菜場”在城鄉之間搭建了一座橋梁,掀起了一場農產品營銷領域的革命。 **********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營銷革命亟待扶持 **********本 文 來 源 于 創 業 網 c y e . c o m . c n版}權}所}有
將綠葉菜、牛肉、豬蹄等生鮮農產品搬到網上,誰都認為前景廣闊,但是,由于種種困難與不便,致使農產品電子商務之路異常崎嶇。即使“淘寶”、“京東”等電子商務的領軍者,至今都遲遲不敢涉足該項業務。
與工業產品相比,農產品電子商務最大的困難在于:標準化程度過低,顧客滿意度難以控制。加上保鮮困難、運輸不便、配送繁瑣,客觀上加大了經營成本,使得原本微利的“網上菜場”捉襟見肘。另外,“網上菜場”盡管發展速度驚人,但畢竟消費群體過小,“上網的人不買菜,買菜的人不上網”,整個市場還需要假以時日進行培育。 **********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杜志祥認為,目前,農產品電子商務剛剛起步,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呵護,政府應充分利用自身資源,進行廣泛宣傳,從理念上進行大力倡導,營造農產品電子商務的良好氛圍。他建議公務員率先垂范,使用“網上菜場”;政府部門可以發放農產品電子商務體驗券,推動平臺建設。 **********本 文 來 源 于 創 業 網 c y e . c o m . c n版}權}所}有
“當家易”總經理汪時剛認為,電子商務企業普遍實行全額票據,無論是單位還是個人,每一筆消費都記錄在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他們從農民那里進貨卻沒有發票,因此納稅時無法抵扣,整個稅負達到8%左右,而通過農貿市場銷售蔬菜,稅負一般在1~3%。汪時剛計算了一下,去年多繳的稅收在50萬元左右。因此他呼吁從稅負上為農產品電子商務松綁。
“菜管家”則希望在基地建設、倉儲物流體系建設、農產品展示展銷中心建設上得到政府更大的支持。現階段,“菜管家”計劃在上海郊區建立500~1000畝的綠色果蔬生產基地;建立兩個占地20畝以上的農產品加工配送中心;購買15輛運輸車,建立自己的配送體系;還要在全市范圍內設立50家左右的門店,同時發揮展示、直銷、配送的功能。占錦川說:“這牽涉到土地流轉和征用、方案規劃和設計、車輛購置和營運等一系列問題,都需要政府出面幫助協調。”**********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