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兩個以“免費午餐”為主題的公益項目在網絡備受關注―――以鄧飛等500媒體人發起的“免費午餐”項目和公益人士梁樹新發起的“貴州山區午餐計劃”。同樣是通過網絡募集善款,梁樹新卻一度因無合法身份備受困擾。
網絡空間里個人發起的募集善款活動正風生水起,為此,專家呼吁,政府應盡快對網絡公益進行規制。
網絡漸成民間募款陣地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張云芝,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昆侖鎮大昆侖村人氏。2008年7月30日凌晨,歹徒闖入張云芝家中放火,兒子張峻華在睡夢中被燒傷,后經省立醫院確診全身100%特重燒傷。本o文o來o源o于o創o業o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去年11月中旬,張云芝在一些論壇以私人名義發帖求助,他曾寄望于幾個公益基金會, “注冊了三四個公共賬號,但一分錢沒收到。”
此后,張云芝開始借助網絡求助。他在求助帖中公開個人賬號籌集治療費。張云芝稱,至今,已籌集到10萬余元,這是他最初沒想到的。“約有20%的人打電話來核實賬號和名字對不對,但沒人質疑真實性。”
記者在天涯、淘寶、百度貼吧、微博等網站瀏覽發現,越來越多的人會像張云芝一樣在網絡發起求助,或是愛心人士通過網絡發起募捐,募捐對象以個人或家庭為主,這些受助個體因疾病、貧困、突發事件而遭遇不幸。也有些網絡勸募的幫扶對象為特定群體,比如貧困兒童。本o文o來o源o于o創o業o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記者和一些網絡募捐發起人聯系獲悉,他們多采取過傳統媒體報道、向基金會求助等方式尋求幫助。而網絡的傳播快、互動性強的優勢更被他們所看重。
一般情況下,勸募帖多會貼出受助人或發起人的個人賬號、聯系方式等,并配發圖片文字,詳細介紹募款緣由。同樣,微博上發出個人捐款賬號募集善款的也不少。淘寶網的一些店鋪則以拍賣虛擬商品或售賣各種物品的方式來籌款。
個人網募善款屢遭質疑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但幾乎每次個人發起的網絡勸募,都伴隨著質疑聲。本o文o來o源o于o創o業o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只憑在網絡認識的志愿者,我們怎么確定真實性?志愿者身份如何確定?組織者身份如何確定?以個人賬號接受捐款,賬號誰管理?你們怎么運行,誰能監督,誰有權監督?”一連串問號,這反映出很多網友對個人網絡勸募行為的疑問和擔憂。
如今已是貴州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微基金發起人兼執行主席的梁樹新對此深有感觸。
從3月9日開始,他以在淘寶網開公益店鋪義賣虛擬商品的方式,賣虛擬產品―――5元一份的午餐計劃,進行實物義賣,為山區孩子募集午餐費用。公益店鋪公布的支付寶賬號與他的個人銀行卡綁定,接踵而來的質疑讓梁樹新備感壓力。
有網友直言:“錢捐到個人賬戶上,憑什么相信你,你把錢卷走了怎么辦?”甚至還有人身攻擊。為此,梁樹新及其團隊付出了大量時間和精力解疑釋惑,“這樣下來真的很累。”梁樹新盡最大可能做到公開透明,公布每筆交易記錄、善款使用情況。
直到4月5日,貴州省青少年基金會主動找到梁樹新,雙方達成協議,“貴州山區午餐計劃”才終于有了公募資格。
個人網絡勸募灰色地帶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梁樹新坦言,從政府對基金會的管理來看,只有具有公募資格的基金會才能發起公募,但對個人并沒有相關法律規定。
在獲得公募資格前,他曾一直擔心會涉及非法集資,并為此咨詢過律師,最終選擇在淘寶網開公益網店。“虛擬產品其實是一種交易,不能算公募行為,很多人都以此規避風險。”本o文o來o源o于o創o業o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淘寶網社會責任部丁敖也坦言,淘寶網只允許具備公募性質的機構售賣虛擬商品募款。沒有公募資質的話,賣家也只能通過淘寶賣實物,不能涉及虛擬商品。但仍有很多人會在淘寶上開公益店鋪賣虛擬商品,這其實是淘寶網監管的灰色地帶,畢竟店鋪太多。淘寶只能通過會員舉報、系統排查和安全團隊定期進行后臺排查,發現一起就對虛擬商品下架。
梁樹新和張云芝的境遇,是普遍問題。梁樹新指出,與一個合法的公募基金會合作,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到的,這也直接導致捐款賬號大多只能選擇個人賬號。本o文o來o源o于o創o業o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但即便是獲得了公募資格,也存在很多問題。梁樹新舉例說,根據規定,地方公募基金會只能在地方公募,而他掛靠的基金會是貴州的,那他利用網絡來募捐,算不算違法?“這一塊完全是空白的,沒法律規范,包括淘寶店義賣義捐、微博轉發捐錢的方式。”
梁樹新希望,這些情況能引起相關部門重視,出臺管理條例、法規,對網絡公益進行定義和規范。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