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中國互聯網的巨頭們如何美化開放平臺,其本質就是“商業競爭策略”。在傳統商業中,開放平臺也被廣泛采用,大家常見的“購物廣場”就是典型的“開放平臺”,其特征是一個大型百貨為核心,外加餐飲、生活服務和娛樂,商業目的是:增加用戶停留時間,增加一站式服務能力,并通過商業地產經營獲得更高利潤,提高競爭能力。
互聯網巨人門推出開放平臺的心態大約有三種:進攻型;防守型;跟隨型。
進攻型:開放平臺的早期應用應該屬于進攻型,Facebook和中國的人人網采用開放平臺的理念就是考慮到提高SNS用戶的粘度,更多的從其他網絡應用中獲取用戶并留住用戶。只不過人人網由于資金的問題,并沒有大規模的宣傳“開放平臺”的理念。開放平臺的大規模推廣應該始于新浪微博的推廣,新浪借微博和開放平臺的理念,試圖重新回到互聯網的第一陣營,借開放平臺而發力,并且取得了顯著的戰果。開放平臺對于奇虎而言,簡直就是“救命稻草”,奇虎一直苦于無法回答“免費安全”的商業模式問題,長期含糊其辭,蘋果APP的成功終于給敏銳的周鴻祎點亮了一盞明燈,為奇虎商業模式找到了最理想的答案!開放平臺理所當然的成為奇虎進攻的武器,并推動奇虎成功上市。
防守型:百度進入開放平臺,應該是防守型的策略。百度開放平臺缺少一個核心能力:用戶關系。沒有用戶關系的開放平臺是沒有長期生命力的平臺,只能是權益之計。同樣的,淘寶開放平臺更是如此了,完全集中在為淘寶的買家和賣家提供更好的體驗,絲毫沒有向非電子商務領域延伸的想法,更沒有建立SNS的底層結構,這是典型的防守型策略。百度和淘寶如果不能盡快推出具有擴張能力的開放平臺,其結果可能是致命的。
我們還忘了一個主角:QQ!這是一個“防守反擊型”的平臺玩家。QQ進入開放平臺原本沒有那么積極,在奇虎的反復挑釁之下,QQ驚醒并迅速調整策略,表現出令人敬佩的理解能力和反應能力,一口氣推出8個開放平臺!幾乎全面走向開放。幾大網絡巨人中,QQ是第一真正理解開放平臺對于未來互聯網格局重要性的公司。如果我們目前看到的QQ不是在作秀的話,QQ現在擺出了令人恐懼的侵略性。QQ極有可能借開放平臺一舉奠定互聯網的“絕對霸主”地位。
跟隨型:盛大一直就希望能夠做“游戲平臺”,但是一直就沒有成功,這與游戲用戶的特性有關。游戲用戶是非常典型的“產品跟隨型”用戶,對平臺沒有忠誠度,只對產品忠誠。盛大缺少“用戶”這個關鍵要素,開放只是一種“自我安慰”而已,沒有開放平臺,好像不符合盛大的市場定位,有了,也不會有什么改變。
既然分析了這么多玩家,不能不提一個“虎視眈眈”的高手:移動互聯網平臺。雖然還沒有浮出水面,但是以雷軍為后臺的“UCWEB”,“米聊”,“YY”等移動SNS應用,一定會在取得移動應用的強勢地位后,進軍開放平臺,進而加入網絡爭霸的游戲中。
所謂開放平臺,就是利用已有的優勢,通過開放的手段,逐步蠶食其他網絡應用的地盤,總有一天,各大開放平臺的地盤就會逐步接壤,到那時,開放平臺之間的戰爭就不可避免!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