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網接到格林斯頓公司的報料,公司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最近公司剛剛推出一款新產品,可還沒有在市場上出售,便發現網絡上竟然就開始流傳消費者報料這款產品質量有問題的“負面新聞”,沒過多久公司就陸續接到數通電話稱自己可以刪除這些“負面新聞”,并報價刪除一篇需要兩三百元。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企業:屢遭陷害 久病成醫
這位負責人說,這種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在公司剛剛成立的時候就發生過,之前由于沒有什么經驗,公司信以為真,與自稱有辦法刪除稿件的人進行了合作,不料,后來發現,如果給了對方錢,一段時間之后,網絡上就會出現更多相同內容的消息,接著就會有更多人打來電話,這些人的“身份”不外乎就那么幾種:“百度推廣”、“百度競價”、“新聞營銷”、“危機公關”等。就這樣,公司發現,這一篇篇“負面新聞”如同一個個巨大的豁口,不堵會越來越大,堵了則還要比不堵更大,根本就是一個無底洞。
根據長期的經驗總結,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發布這些新聞的網站名稱聽起來似乎都像是“維權”網站,而且網站上只有幾個QQ客服號碼或者郵箱,很少有電話,即便留有號碼,撥打過去也是空號,經過查詢工信部的網站備案信息,他發現這些網站根本就沒有做過備案,也就是說,他們的存在本身就是違法的,因此,他猜想給他打電話的人應該就是這些網站的人。這位負責人說,這些虛假的“負面新聞”對公司造成了不小的隱形損失,同時也嚴重損害了公司的名譽。前兩天還有消費者打電話來咨詢產品是不是有問題,令公司十分無奈。
百度:沒有付費刪稿業務
為此,記者致電百度,其投訴中心工作人員表示,如果需要刪除信息,要到百度投訴中心網站上根據流程填寫申請,經百度核實,會酌情刪除相關內容。工作人員強調,是否刪除某篇帖子將完全按照百度“知道協議”的規定來操作,不涉及任何費用。并提醒記者謹防上當受騙。
公關公司:網站檔次決定刪稿價格
記者在某搜索引擎網站上發現有一家“杭州摩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號稱是“網絡第一推手”,并在醒目位置標注了“付費刪稿”幾個字,記者致電其客服電話,與對方確認了付費刪帖業務之后,詢價時,對方對記者說不同網站的帖子價格是不一樣的,讓記者把稿子鏈接發過去,視具體網站而定。記者建議其將各家網站的報價單發過來看一下,對方表示沒有完整的報價單,只能如他所說的來操作。記者進一步追問刪除一篇稿件的最低價是多少,對方透露像“百度知道”也就百八十塊錢一篇,如果是天涯論壇這種影響比較大的網站或是新華網、人民網(603000,股吧)等中央媒體網站則需要2000元一篇。同時,記者還了解到,即使是同一篇文章在不同網站出現,刪除這篇文章也并非只要一篇的價格,而是每刪除一個網站,都要付費。如此這般,巨額利益可想而知。
付費刪稿形成黑色鏈條
據調查發現,這樣的刪稿運作已經形成了一個“付費刪稿”的黑色鏈條。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被刪的稿件一般都是批評報道,它會涉及到一些企業和個人的利益。當事人不想讓受損的利益、名譽擴大時,就會通過多種途徑把它刪掉。這部分人他們有需求,是雇主,通過中介,也就是公關公司,去具體執行。一般雇主會找一家公關公司,如果一家做不了,他就會在QQ群里散布這樣的消息,尋找具體操作的人。
這樣的QQ群很多,例如公關交流群之類。這些群里會有一些媒體從業人員,主要是互聯網從業人員,因為他們主要要刪除的就是互聯網上的稿子。一般情況下是先匯款后刪稿。
據了解,各大正規網站對刪除稿件都有非常嚴格的規定,對私自刪除稿件的行為也是明令禁止,但是由于管理制度上的漏洞,一些稿件還是會“不翼而飛”。究其原因還是巨大的經濟利益的誘惑。知情者稱,目前這個市場已經“發展壯大”,很多人都是沖著它的巨額利潤來的,因此才導致現在許多非法“維權”網站的出現,這些網站有著“觸類旁通”的“覺悟”,踏著前人的足跡,利用自導自演的卑鄙手段坐收漁利。
今年查封多家非法“維權”網站
在網上,有著類似行為的網站并非少數。今年,又有一家名為“中國法治網”的網站在網上出現。該網站聲稱由司法部主管,其招募的工作人員持所謂的“中國法治調研證”在社會上活動。司法部明確表示與該網站沒有任何隸屬關系。該網站日前已被有關部門依法關閉。
今年6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通報,“中國預防腐敗網”、“中國預防腐敗調查研究中心”等47家招搖撞騙、進行敲詐勒索違法活動的網站被依法關閉。而自今年3月份以來,已有89家網站被依法關閉。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有關負責人介紹,從已查實的情況看,這些網站普遍的特點是冒用國家機關和公益組織名義,包括聲稱是中紀委、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司法部等中央部門主辦,有的網站還以制作假圖片的方式,假稱與中央領導同志或老同志有關系。據介紹,這些網站大多數未經備案或是虛假備案,以“反腐”、“維權”、“監督”為名,或以刊載負面新聞相要挾,向單位、企業或個人索取所謂“贊助費”、“廣告費”或“會員費”等,實施敲詐、詐騙。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