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營銷是套在營銷人頭上的一個魔咒,為了那一半的廣告費不再被浪費。移動互聯網也為精準營銷打開了一扇可能的窗戶,通過對用戶網絡行為數據的分析,確定用戶的特征,進一步透過數據洞察用戶的行為或思想趨勢,把服務或產品推送與尚在萌芽的需求。達成精準營銷結果的核心就是數據。
數據能產生價值,大數據能產生大價值。這種論斷似乎在強調數據本身的價值,實際上絕大多數時候,數據本身并不能帶來直接的價值。特別是在移動互聯時代更是如此,移動網絡的泛化產生了大量的圖像、聲音、視頻等非結構化數據,這些沒辦法用傳統的邏輯來展現和推演,同時移動互聯服務的發展的又進一步推動數據指數級遞增,面對這些浩如煙海的數據首先對應的是成本、是壓力、是無所適從的迷惘,錯誤發現的風險也高了很多。
移動互聯網產生的數據是立體的,每個數據背后可能都附著了多種需求、多類可能。例如,分享到社會化網絡的一張圖片,在沒有文本支持的情況下,如何判斷這張圖片背后用戶的特征和需求?如果將這張圖片作為一個價值元素和其他的數據或用戶產生關聯?很顯然再無心、無意的圖片分享,背后可能都隱藏著用戶的某種意見,數據分析就是要盡量提煉出這個意見。
很快移動互聯網就不是前沿科技,而是基礎服務,不管多么傳統的企業都可以利用移動互聯的能力與用戶產生關聯,通過傳感器和無線網絡每一個被使用的物品本身也在不斷的產生數據。以前傳統企業在經營中產生的數據有跡可循,可以進入數據庫,營銷工具可以通過二維表結構來分析、提煉,以為決策依據。可是當移動互聯成為CYe基礎標配的時候,企業的數據構成發生了根本變化,無法直接使用。數據是為了驅動決策,讓決策更為準確是數據本身的價值,可是當數據讀取效率低下的情況下,數據的價值就無從談起。
為了實現準確了解用戶的即時需求,或是未來一段時間內可能的行為趨勢,通常會將數據做網狀關聯,社會化網絡平臺上每一個用戶提交的數據,會結合好友關系、用戶特征、用戶歷史行為、數據本身特征等做立體化網狀結構分析,隨之而來必然是數據洪流。其實在大數據分析能力尚未完全建立的情況下,可以更多的關注數據支流,數據支流的價值有時甚至在洪流之上。對數據支流的注重實際上是對數據優先級的考量,哪怕是非常細化的數據方向,從長期看都有價值。
未來絕少有精準營銷公司能提供大數據的處理、分析能力,更多的只能鎖定某個數據支流,或者提供某類數據的獨有算法,實現細分領域內的用戶需求挖掘。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