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70%的平板并沒有接入蜂窩數據使用計劃, AOL的最近研究則表明68%的智能機使用行為發生在家里,對于市場營銷人員來說,移動廣告和桌面廣告投放有很大的區別,面對這么多的手機和平板屏幕,移動廣告占整個數字廣告的支出仍然不高,那是什么讓營銷人員如此頭痛呢?
1. 無法準確跟蹤用戶訪問行為
在桌面上廣告商可以跟蹤Cookies,但是感謝蘋果決定在iOS上不許第三方跟蹤Cookies(自己可跟蹤;如果你訪問nytimes.com,nytimes.com也可跟蹤; 但第三方廣告商就不行了,除非你點擊進去訪問了他們網站),而Google Android雖然是后來的平臺,不過第三方跟蹤效果也不好。
2. 富媒體廣告沒法發力
移動設備你可以用Wi-Fi、LTE以及3G,但如果沒連接就意味著點進去就是“錯誤” 頁面。另一個就是缺乏Flash支持,不僅iOS,也包括Android。
雖然HTML5可以作為Flash的另一種選擇,但因為手機的小屏幕,60%的廣告是不起作用的,而且富媒體的格式在現在還沒有很好的統一。
3. 直播讀者少
大部分讀者喜歡把雜志、內容下載之后慢慢讀,比如連不到Wifi的火車上,這時點了廣告就等于打不開,或者點不了購買,不過讀者可懶得為了打開給你想辦法連上WiFi。
4. 應用內搜索越來越多
2011年中期,用戶首次在應用上花更多的時間,應用開發者很高興,不過廣告商卻不這樣想。對于許多廣告商來說,應用內廣告仍然是個新鮮的玩意,除非他們在FB、Twitter、Zygna上投放廣告,不然他們老覺得不安心。而Bing的高級總監更是表示截止到2015年40%的搜索會來自應用。
5. 沒有統一的計量方式
eMarketer的副總裁表示,移動營銷看重店內購買,可是事實證明點擊移動廣告產生直接購買行為比PC上要困難的多,單純點擊計量不能衡量出什么東西。
6. 多平臺現狀
廣告商投放時,必須要面對的一個問題是,投放智能手機還是平板?Android還是iOS?iPhone 4S還是iPhone 5?iPad還是iPad Mini?每個著陸頁你都要優化好廣告頁面。
移動營銷協會的CEO Greg Stuart表示,最近另一個趨勢是平板慢慢傾向于內容型消費設備,而智能手機傾向于任務取向設備,比如“我想找個餐廳”。所以數字機構Razorfish全球首席媒體官表示在移動上,LBS廣告還得基于多屏幕戰略,而微軟的Surface在此方面不用廣告商考慮這么多。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