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將微博上博友關于O2O的評論搜集整理如下: @大龍騰飛:商業的本質是一樣的,互聯網,移動,只是工具,用得好的人成,用的不好的人未必不成。 @周銀湘:事實上O2O模式企業目前普遍面臨著線下商家的服務難整合,以及信息化程度較低的問題,從而難以快速形成一個體驗順暢的業態服務鏈。O2O企業要求正如“鐵人三項”,做好前端用戶體驗要求的技術實力強,線下整合需要推廣人員能力比較強,而第三方服務也不能忽視,這三類跨領域跨線上線下的溝通和協作能力 @樂逛王建忠:O2O太寬泛了,就好像說要建個網站,必須要細化,否則等于沒說,等于廢話。團購、優惠券、訂餐、飛機票、酒店等等,都是O2O中細分的市場,有的已經證明很成功了,有的還在摸索,實現一個O2O項目需要很多的細節,而你所需要解決的模式,必須基于專業,基于商業理解。 @老金848:O2O解決的是兩個產品模式,一是服務類產品商家,二是產品銷售類商家。兩類商家對接落地的產品模式是完全不同的… @王志國-N:O2O根本還是缺少信任機制,平臺需要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約束機制。 @史家科定位研究:O2O資源整合、共享、運營是關鍵。所以,做好O2O,除了好產品還要有好服務,一個便捷的閉環通道,更好的用戶體驗,讓商家和用戶都愿意用,都愿意長期用。 @王志國-N:說互聯網企業不能做O2O有點太絕對,主要還是思想轉變,不要以為把PC端的東西平移到手機端就能做好。//@移動物聯網:今天來看,互聯網領域沒有O2O,也沒有機會出現,未來的O2O一定成長在移動互聯網里。天貓是一種模式,但不可以復制 @雷永青:020不是理想主義,是徹底的現實主義。 @夢里秦淮:約束不是機制而是權力。//@王志國-N:以社會化監督形成的信任雖好,但自發的形成還需時日,前期必須有機制進行約束。//@夢里秦淮: 信任不是機制,而是社會化。 @理智的老虎不吃人:O2O看上去很美,現實很殘酷。 @謝文:O2O是個“用”互聯網的概念,不是“做”互聯網的概念,因此不應該成為網絡業使用的概念。 @劉文耕:先做好第一個O在說吧。線上處理不好線下很難補充完善的。O2O我覺得是雙重考量標準。 @才子不褪色:O2O概念就是噱頭,實際上還是在做著B2C、C2C的事情。大可不必到處渲染。 @只笑一句還行:摸索,需要成本。 @進了森林就是王:很!對!核心在于能不能to,而不是怎么個line。 @徐宋奕_iverson:非常難,但是一旦完成,壁壘將非常強。 @電商boeyan:O2O概念較寬泛,實現需要很多細節。 @金林:這個段時間不可能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而是多點開花。地方跟地方的差異太大。擁有這樣的終端顧客,才是王道。 @夢豬頭:關鍵是要給商家增值服務,了解商戶的痛處難處。而不是從商家那里去挖掘資源。TB怎么起來的,前期它真是服務了中小賣家,后來成了氣候。O2O客戶端完全可擴展為商家CRM工具(說CRM有點大,就是那個方向的意思),如何讓商家管理老客戶,管理在商店周圍的客戶,如何讓商家吸引到新客戶。幫他們才是幫自己。 @愛你可宋:拿概念說事的,必死無疑。各個傳統行業的專家作為變革者來做O2O,尚有成功可能。所謂純粹的O2O專家,那就是扯淡。 @翼碼萬青:靠譜!020是個泛概念,具體到行業,商家,業務,不一一落地,那么就一定會是理想很豐滿而已! @趙和平zhp:在國家鼓勵文化創意產業大發展之際,有更多的人進軍和投入廣告傳媒領域,這不乏為前瞻之舉和先見之明,但如果立足之本不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不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為宗旨,不能不說這些創業者有投機之嫌,所以B2B,B2C的創業機會中也有機會主義! @E賴文蔡:一個新模式要負起行業責任,不能一次性買賣,這才是良性循環,投機主義在互聯網起的快敗得也快!到最后受傷的還是用戶網民消費者! @zlf021:用戶為先,服務為王,O2O只是渠道,一個好的渠道~ @原來是我0507:Online:方便用戶進行檢索和發現,具有刺激性;Offline:關鍵在于服務水平。
 |
|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