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應用”激增 APP用戶只下載不使用
相較于瘋狂增長的應用數量,中國智能手機用戶的應用使用情況卻不盡如人意,報告顯示,66%的用戶常用應用在10款以下,用戶常用應用數量進展手機應用總量的17.2%,低使用率的原因之一是用戶面對眾多選擇往往顯得精疲力竭,同時碎片化時間有限,只能專注于少數幾個應用。
大量應用留存在用戶手機中但是不被啟動,下載量不再成為應用成功與否的可靠標準,用戶粘性和活躍度才是更為重要的衡量指標。
而對幸存的應用而言,用戶使用時間最多的是社交聊天類應用,占總時間的37.3%,其次分別是新聞閱讀、影音娛樂和游戲,而辦公商務、生活方式、健康健身和其他應用使用時間均不足5%。
低齡低學歷特征明顯 高學歷網民不足2成
低年齡低學歷低收入是移動互聯網用戶的另一大特征,去年手機網民年齡分布中,20-29歲占36.9%,10-19歲占比27.8%。
學歷方面,初中學歷的手機網民占比最高,達到了32.1%,高中/中專/技校學歷的占27.2%,大專以下(不含大專)學歷的網民占到了6成,而大學本科及以上僅占17.6%。
大專以下年齡的用戶占比不足27%,而大專以下學歷的網民則占到了6成,由此推斷,在20-29歲的年齡段中有大量低學歷的成年用戶,這部分人逐漸成為移動互聯網的一大主流人群。
低齡和低學歷特征也意味著手機網民收入也呈現偏低特征,月收入500元以下的用戶占到了19.5%,其次是3001-5000元的用戶,占比18.5,社會結構中最沒經濟壓力的人群和經濟壓力最大的人群構成了移動互聯網的用戶基礎。
報告還對應用進行了統計,最受歡迎的10大應用分別為微信、手機QQ、搜狗手機輸入法、新浪微博、UC瀏覽器、360安全衛士、淘寶、騰訊手機管家、天天動聽和墨跡天氣。
從報告看,盡管Android終端數量構成了中國移動互聯網網民的龐大基礎,但是iOS用戶有著更強的消費潛力和活躍度,兩大平臺用戶差異明顯,規模化長尾效應能否戰勝單用戶高ARPU值仍然存在爭議,不過從用戶結構看,抓住屌絲用戶者將把握中國移動互聯網的未來【創業網 Cye.com.cn】。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