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個比較有意思的項目,這項目可以說綜合了許多流行元素,還很接地氣!先聽故事。
關鍵詞:社區O2O、智能家居、你家里的那塊“屏”。
創業者來自國際知名酒店管理公司,期望將酒店的管家理念引入到小區服務中。項目開展初期,首先是選擇控制中心,電視、電話機、機頂盒都逐一排除。經過摸索,最終選定了以家里的門禁控制屏為中心。相比其它方案,門禁控制屏已經是小區建設的必需品,不增加開發商的額外成本。另一方面用戶無法更換,用戶會更換電視、電話機,但更換不了、也不會去更換門禁控制。這塊屏從安裝完成時就已經根植于你的房子里。
這塊屏可以實現哪些功能呢?基本的安防功能肯定有,可以對講、門禁開鎖、監視 、緊急廣播等。更多的是引入了現在流行的智能家居功能,通過這塊屏,你可以進行燈光及家電控制、空調控制、電梯控制等等。當然你也可以通過您的pad、phone來遠程控制。對智能家居服務商而言,這些也不特別。
這個項目吸引到我們的一點是,他這塊屏上的“私人管家”功能。許多朋友應該都有這樣的經歷:想找物業、想找門口的小店送點米過來沒號碼。現在這個問題被他們解決了,只要在安防屏上點到相應的服務,就可以直接撥打,而且在屏上還顯示他們能提供的各類產品和服務情況。這也只是基礎服務,在這塊屏上你還可以醫院掛號(用的是電話掛號,屏上可顯示醫院專家情況,我最先被這個功能打動了)、叫外賣、租車服務等等。許多人會說這些功能上網都可以找到號碼,但我相信對大部分人而言有這么直接方便的服務應該更喜歡,而且考慮到許多不熟悉網絡的一代人。
補充一個技術問題,每戶的屏都是接到小區控制中心上網的,所以你家沒裝寬帶沒關系。但要實現一鍵呼叫功能,家里固定電話是要開通的,系統與家里的固定電話捆綁。
思考一:社區O2O大有可為
相比其他做家庭安防或智能家居的企業,這個項目最大的亮點還是其“私人管家”功能。用我們互聯網思維來考慮,他們在做O2O。前兩天剛好看了一篇文章:“O2O最佳運營:微信公號 +社區”,作者對采用微信進行小區服務進行了暢想,很有借鑒意義。但作者也認識到,不同小區用戶的情況不同,有的社區老人居多,微信普及到每戶難度大。而且如果社區微信公號運營得不好,用戶可以隨時退訂。相對而言,本項目沒有任何使用門檻,關鍵是你沒法退訂。
現在社區服務O2O這塊還大有可為,而且物業公司也需要這樣的“私人管家”功能增加他們的服務。我給創業者建議把他們平臺做成開放平臺,采用HTML5技術(我相信絕對是以后的技術方向)。在開放平臺上為用戶提供貼心的管家服務,我們設想一下現在流行的打車應用,你家里按一下(電話都不用打)就有出租車過來。如果你想去機場什么的,點一下上面的易到用車即可。生日時點一下訂個蛋糕,還可以在平臺上選擇家政服務,更多功能留給我們創新能力無限的創業者。
有這么好的商業模式?這個項目也有一個難點。目前本項目主要是與一些房地產開發商合作,新建小區時采用“私人管家”屏代替老式的安防屏。但每年全國城鎮新建房才幾百萬套,而且安防屏這塊市場現在也很分散,一年能采用“私人管家”屏的家庭有限。而老社區替代的費用問題也很難解決,可能有部分用戶愿意為這樣的服務買單,但要統一整個小區的意見可沒那么簡單。沒有用戶規模,項目價值也就低了。
思考二:智能家居如何接地氣?
最近也看了幾個智能家居的項目,都很難吸引我們的興趣。一類是做設備和解決方案提供商,面臨國際專業品牌如霍尼韋爾、Control4,和傳統電器廠商海爾、TCL等的競爭,如何在產品和渠道上拓展是個難點。另一類在做系統集成商,通常都是各據一方做做生意掙點錢,難以形成擴張的商業模式。
目前智能家居整個行業也還沒到爆發的時間點。現在提到智能家居都是控制家電、燈光照明、家居安防、家居環境監測以及家庭應急求助等功能。對許多家庭而言,投入的成本與帶來的體驗還不在一個水平線上。還有一點就是普及不夠,現在智能家居還沒有進入裝修公司標準方案,大部分家庭在裝修時都沒機會考慮。所以現在活得好的集成商都是與開發商合作,進入到精裝房中。
思考三:互聯網“第四塊屏”?
繼PC、平板和手機之后,被譽為互聯網“第四塊屏”的電視領域成為巨頭的必爭之地。 他們各顯神通,現在小米盒子、樂視盒子市場反應不錯。家電行業本來競爭就激勵,一眾電視廠商瘋狂消費概念,如3D、云、語音互動、手勢控制等。電信、華數等不甘示弱,在用自己的方式攻城掠地。他們雖然有很多先天優勢,但互聯網基因不足,加上缺少創新精神,在市場上引起的反應不大。“第四塊屏”從長遠戰略概念上,也是想做家庭的O2O服務這塊,如電視上交水電費、電視商務等等。本項目也算以另一種方式參與到了這塊熱鬧之塊。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