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漏診、誤診、“跨界”手術、作弊代檢……就在專業體檢機構方興未艾之時,大量的糾紛與亂象已頻出,而這背后究竟隱藏著哪些不為所知的灰色鏈條和利益追逐,讓體檢業逐漸從健康管理演化成為了一種單純的盈利手段呢?
體檢錯誤為何頻發:體檢業亂象調查
體檢機構,到底能夠做些什么?
消費者于先生就遭遇過這樣的認知尷尬。他所在的單位每年組織到慈銘進行體檢,在2012年的體檢中,牙科醫生告訴他有兩個蛀牙。
“我從來沒有蛀牙,但醫生這么說了,我重視了起來。”于先生表示,在體檢過程中,幾乎每個同事都被體檢醫生發現了一些“問題”,牙科是發現問題最多的之一。
“醫生說現場就能補,話語中帶有誘導性質,稱如果蛀牙不補上會產生嚴重后果。我問了下,他告訴我補兩個蛀牙共500塊錢,我想了想就同意了。”于先生直接就在檢查臺上讓負責體檢的醫生補了兩個“蛀牙”。
補牙看似簡單,但也屬于牙內科手術,應由有資質的醫療機構進行,當時于先生并不知曉這一切。3個月后,他突然發現兩塊補料掉了出來,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并去專業醫院進行了檢查。
檢查結果令他大吃一驚,于先生稱:“醫院的醫生告訴我,我根本沒有蛀牙,當時補的只是兩個牙縫。而且所用補料材料很差,所以才會掉出來。”他向慈銘體檢投訴這一誤診后,慈銘方面表示將負責重補。
慈銘體檢,目前正是國內最大的體檢機構,擁有60多家門店。在2012年披露的招股說明書中,慈銘體檢透露,單個體檢機構毛利率普遍高達50%以上。
就在于先生陷于這個誤診的低級錯誤之時,包括慈銘在內的體檢業卻正籠罩在“醫療健康領域新貴”的光環之中。
4月12日,市場爆出信息,高盛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潛入”愛康國賓健康體檢管理集團,兩家機構共投資1億美元,以幫助愛康國賓擴張體檢機構,開發新的業務。
即便在一個月之后的5月16日,愛康國賓董事長張黎剛還是難掩興奮,因為愛康國賓在創立8年后,營業收入就達到了8億元。當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張黎剛更是放出了衛星,稱再過一個8年,公司的收入將達到100億元。
每年的增長率高達40%,吸引了高盛這樣的機構傾囊相投;而且愛康國賓的地盤還在不斷擴大,僅2013年以來,愛康國賓就在成都、長春、江陰、南京、天津等地新開了6家門店,總門店數達到40家。
但任何一個高速擴張的行業都不免帶有后遺癥,這一點已經在乳業、運動品牌、證券業以及高端餐飲等一系列行業中得到印證,體檢業也不例外。在慈銘、愛康國賓、美年大健康等體檢機構逐鹿的過程中,體檢業也從健康管理慢慢演化成盈利手段。隨著規模的擴大,體檢機構本身的毛病也在被一點點的放大,甚至影響到這些機構的發展。
亂象叢生的體檢業
“很多醫生在體檢機構兼職屬于違法走穴,這是導致誤檢錯檢頻發的原因之一”
在接觸專業體檢機構之前,很多人對體檢的認識其實是模糊的,以至于不知道體檢機構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事實上,遭遇上述類似情況的并不止于先生一個,有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慈銘體檢北京中關村的一家門店,也在牙科體檢中推薦補牙服務。”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