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進口煤和外省煤都將阻礙電煤市場化
“隨著國家能源局提出對煤炭進口加以征求的意見稿,以河南為代表的一些地方政府也陸續推出‘煤電互!日弑Wo省內煤炭業,已經引發這些地區的煤炭價格止跌回升,部分煤礦甚至向本地電廠提出了漲價要求!5月30日,五大發電集團一高管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據記者了解,政府保煤政策在中央和地方不斷發酵,煤電矛盾、地方政府之間的矛盾以及國家發改委內部矛盾也在不斷升級。
產煤大省“保煤”行動
中央層面為保國內煤炭業,限制進口煤的政策尚在征求意見,各產煤大省也已經迫不及待地展開了“保煤”行動。
5月份以來,河南出臺“煤電互保”政策,實行發電機組采購本省電煤量和發電量掛鉤制度,具體內容為,根據發電單位基礎電量占全省比例分攤確定基數,超基數采購1萬噸省內原煤獎勵1000萬千瓦時基礎電量,少采購1萬噸省內原煤扣罰1200萬千瓦時基礎電量。此政策堵住了外省煤進入河南省的渠道。
同時記者從山東和山西了解到,雖然兩省并未強制企業執行“煤電互保”,但相關政府部門均在參與協調,鼓勵煤電企業提高省內合同煤兌現率,其中山東鐵路局也在限裝外地煤炭,產煤省山西也在研究限制外省煤炭入晉的辦法。
煤炭專家李朝林指出,“煤電互!痹诋a煤省并非新提法,只是以前煤炭緊張時“煤電互保”主要是保本地發電企業,當前河南、山東和山西的“煤電互!保瑒t是為了保煤炭企業。“此舉違反了市場化的原則,不過目前來看,對緩解本地煤企的銷售窘況以及煤價止跌回穩有一定的效果。”
據記者從義馬煤業集團了解到,由于該地區煤炭開采成本較高,虧損尤為嚴重,不僅影響了該地區的財政收入,下崗、降薪的現象也已經出現。
地方保煤背后的矛盾
這場不斷發酵的地方保煤行動始于河南,而目前已經進一步激化了煤電矛盾,以及產煤省之間的矛盾。
“國家發改委年初一再強調煤炭市場化,但產煤省此舉顯然是違背市場化規則的!鄙鲜龈吖苤赋觥
而河南省首倡的“煤電互!闭,雖然緩解了本省內煤炭企業的銷售窘況,但也引發了產煤省之間的矛盾。
河南實行“煤電互!毕拗仆馐∶海 受到影響最大的就是山西省。因為山西煤炭很多是銷往河南和山東,河南限制外煤政策一出,山西向鄭州鐵路局發送煤炭的數量就急劇下降,河南省內煤價則應聲上揚。加上陜西和內蒙古煤炭的擠壓,山西省內煤炭庫存壓力進一步增大。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共有2900萬噸來自陜西、內蒙古等地的煤炭進入山西市場。而截至5月30日,山西積壓的動力煤庫存高達1980萬噸,近期一直徘徊在2000萬噸左右。
“河南煤炭產量較小,限制外煤后,目前省內煤炭基本上可以實現自行消化,不過山西的情況將更加糟糕!崩畛种赋,“煤電互!边`反市場規則,雖然解決了短期問題,但再次阻礙了電煤市場化的步伐,并引發了產煤省之間的矛盾,各地煤炭市場各自為戰,更不利于煤炭行業的市場化。
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林伯強(微博)也指出,地方政府這種“保煤”行為將嚴重影響到煤炭市場的合理競爭,降低煤企的效率。
發改委內部
糾結限制進口煤
就在地方政府保煤行動激化著煤炭市場矛盾的同時,國家能源局日前所提的限制進口煤的征求意見稿,因同樣違反市場化規則,所引發的矛盾也在進一步激化。
除了華能、大唐、國電、中電投以及國電五大發電集團聯名上書國家發改委反對限制煤炭進口之外,神華集團等擁有煤炭進口業務的煤炭企業、多家鋼鐵企業也反對國家能源局提出的這一征求意見。
神華集團因是我國最大的褐煤生產商和進口商,限制煤炭進口將使該企業進口業務受到較大影響。
“不管是向國家能源局建議限制進口煤炭,還是尋求地方政府限制外煤保護本地煤企利益,都是違反市場化規則的行為。煤電市場化是煤炭行業一直以來大力倡導的,但是一旦市場不利于企業自身時,就來尋求政府保護,這必然對電煤市場化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上述電企高管指出。
而記者注意到,限制進口煤炭的征求意見是國家能源局提出的,但是五大發電集團卻聯名向國家發改委提出反對意見。
一位地方發改委負責人告訴記者,此舉并不奇怪,首先,國家能源局雖然由國家發改委管理,自身具備擬訂并組織實施能源行業規劃、產業政策和標準的權限,而且此前發改委的能源行業管理有關職責及機構也已經劃入該局?梢姡撜髑笠庖姷奶岢鲋饕獞蓢夷茉淳植俚,而與發改委關系不大, 而電力企業向發改委提出反對意見則是因為發改委仍是主管部門,而且發改委一直主張推動電煤市場化,應該不會主張限制煤炭進口。
“據了解,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高層對限制煤炭進口這一征求意見并不知情,此事由煤炭企業聯合貿易商向國家能源局煤炭司提出建議,征求意見也由該司提出,目前看來,政策通過的可能性很小!币晃恢榈拿禾專家向記者透露。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