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領導人出訪行程只有短短幾天,但這背后卻需要出訪團隊提前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準備。魯培新在禮賓司工作20多年,曾參與安排周恩來、鄧小平等領導人的外事活動。日前,魯培新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揭秘“打前站”的故事以及隨行人員的選擇。
1 在哪住如何乘車都要考慮到
“外交無小事,禮儀必先行。”這是掛在魯培新嘴邊的一句口頭禪。“禮賓司只負責國家主席和政府總理的出訪活動,前者叫做國事訪問,后者叫做正式友好訪問。”魯培新介紹,其他領導人出訪的禮賓安排,就不用禮賓司來負責了。
最主要任務是定訪問日程
每年年初,外交部會召開會議,就新一年內的領導人出訪計劃做安排。去哪里,不去哪里,都很有講究,要根據整個國際形勢和國家的外交政策來平衡。
除了外交政策的考慮,“有時候也要 還賬 啊,很多國家的領導人都來我們國家訪問了,來而不往非禮也,我們的國家領導人也要回訪。這些會議禮賓司都是必須參加的,領導人出訪計劃定下來之后,外交部就要派先遣組去打前站。”魯培新說。
打前站,至少要在出訪一個月前成行。“先遣組就五六個人,隊伍很精干,但負責的事情可特別多。先遣組的組長,一般由禮賓司司長或副司長擔任。”魯培新說,所謂“打前站”,主要就是談禮賓安排,在哪住宿、怎么乘車、怎么會談。可以說,打前站是對領導人在出訪中的任何一步來個提前“踩點兒”,事無巨細,都要考慮到。
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確定訪問日程。訪問持續幾天、每天活動怎么安排、會見哪些人、訪問哪些地方。各項活動怎么安排更科學更合理,非常考驗先遣隊的功力。
以會見為例,除了出訪國的領導人必須要見之外,議長呢?在野黨領袖呢?宗教國家的宗教領袖呢?這些都要根據行程做出安排。
國宴踩點兒討論著裝
“國事訪問”規格最高,歡迎國宴必不可少,先遣組就要去國宴現場踩點兒,“整個宴會的流程是怎樣的、持續多長時間、宴會多大規模、服裝有哪些要求、哪些人參加、領導人要講話還是只祝酒?整個宴會從開始到結束,點點滴滴的細節都要考慮到。”
“打前站”一般持續一兩周。“我們是自己坐班機去,所以打前站的工作也非常緊湊。”他說。先遣組“踩點兒”結束后,就會向國內發封電報,通報安排情況,國內再提出意見。一般情況下,先遣組這時候已經回來了,由駐地使館負責根據意見進行調整。
到出訪前,一般還會舉行個準備會議,陪同出訪的部長們會匯報會談內容,禮賓司長還會給大家匯報禮賓安排。
2 企業家陪同出訪要自掏腰包
國家領導人出訪,身后都有一個高規格的隨行團。那么,隨行團是怎么組成的呢?
隨行人員不超過20人
魯培新介紹,主席或總理出訪,陪同和隨行人員,一般不超過20人。“其實并沒有明確規定每次出訪都有哪些陪同人員。不過主席出訪時,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央辦公廳主任、主管外交的國務委員、外交部長,一般都要跟隨。”魯培新說,“主要是看這次出訪重點談什么議題,如果是側重經貿、環保、科技或教育,那么相關部委的主要負責人會陪同出訪。”因此,正式陪同人員,都是副部級以上的官員。
魯培新說,總理隨行團和主席隨行團有一點不同,“總理出訪,解決的問題更偏向實際一些,所以隨行人員中,部長會多一些。”
魯培新介紹,一般提前1個多月,出訪名單就擬好,并在禮賓司“打前站”時交給往訪國。“如果主席夫人隨訪,名字會排在陪同人員名單的最前面。”
而隨行人員還包括外交部相關地區司、禮賓司、新聞司的工作人員。此外,秘書、警衛人員、醫護人員、媒體記者等也會隨行。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