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價格,我們要記住,人們其實并不知道東西到底值多少個錢。
文/Arie,CEO of WisePricer

跟經濟學中人用效用來衡量物品的價格不一樣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人們最多只能猜測產品的價格。
人們不僅不知道東西的成本,在購買,支出和價格方面還有諸多怪誕的現象。逆時針行走的顧客花費比其他方向走的要平均多花費2美元,而如果移除掉美元標記(如用35代替35$)
你會覺得這樣很棒,但在互聯網中,人們不再移動,而且也不大可能移除掉美元標志。那么還有沒有其他有用的怪誕方案?當然還有,下面就是這些:
經濟學人和引誘性定價
在怪誕行為學一書中,Dan Ariely用了下面的例子來闡述他的觀點:

他對100位MIT的學生做了一個調查,讓他們選擇訂閱方案。16%的人選擇了方案A(為59美元的套餐),84%的人選擇了C套餐(打包價為125美元),沒人會選中間那個。
好吧,那既然沒人選擇中間那個,那去掉中間那個怎樣。去掉后再給100位MIT的學生選擇,32%的人選擇了更貴的套餐,而68%的人選擇了便宜的那個。
結果很明顯,中間那個套餐的作用非凡。他幫助人們在兩個相似的方案中做出選擇。看起來提供三個選擇,給出,A,A-和B,而不是A,B,C,A-這個選項會加強A選項的價值從而讓人們把注意力放在B上面。

所以在提供A的同時,你還提供一個A-這個糟糕點的選項,這就會讓人們去選擇A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