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上周,在清科創(chuàng)業(yè)投資沙龍Z-club活動上,對生鮮電商進行了圓桌了討論。以下是要點摘錄:
生鮮的難點在哪?
1、生鮮的產品本身,造成主觀差異化
優(yōu)菜網 CEO丁景濤:作為生鮮電商是預購式的,我們沒有辦法保證產品的一致性,什么叫產品的一致性?每次給你送的西紅柿,品質都差不多,一類西紅柿肯定差不多,這是沒有辦法保證的。我們這次給你送的西紅柿是甜的,下一次可能是 酸的,有的人不喜歡酸的,他就認為你不行。
2、和標準品相比,生鮮受制于地域和人群的限制
優(yōu)菜網 CEO丁景濤:還有生鮮電商作為一個全網平臺,原先價格跟賣圖書是一樣的,都是所有地區(qū)一個價錢,這個存在什么問題?也就是說高端社區(qū)覺得這么便宜,你的東西能吃嗎?對于低端社區(qū)來說,你的東西賣得這么貴,我為什么不去菜場買?蔬菜這些問題跟別的都不一樣,地域性以及購買的各種體驗,對于生鮮是最重要的。
生鮮電商面臨的問題:已經淪為傳統(tǒng)產業(yè)
配送和體驗的難度,發(fā)展線下門店已經成為主流。
優(yōu)菜網 CEO丁景濤:先北京有很多夫妻店賣菜,一天的銷售在1-2千元,對他們來說是非常好的,優(yōu)菜網就是能不能通過我們引起一些東西,讓每個店鋪做到6千到1萬的銷售額。這樣一個店鋪競爭力或者成功能力要強大很多,我們去拿社區(qū)店也不要精確的選址,現在我們這40個店都有很精確的選址,北京一共有7千個社區(qū),五環(huán)范圍內,包括昌平區(qū),大概有4千多個社區(qū),這些社區(qū)我們基本上跑偏了,我們的選址有很好的選址規(guī)范。
還有7月份發(fā)展到今天,選了40多個店。
天天踏歌CEO:物流我們從農場到分揀中心,到提貨點。提貨點到客戶家里,要么是送貨上門,或者是自提,踏歌90%客戶采用的是自提。現在踏歌的自提門店,在北京已經超過了200家,我們采用的是全程冷鏈來控制,比較好的一點,大家白天在辦公室,或者在家接受送貨的時候,溝通成本相對比較高,我們全部都是采用夜間配送,經常在凌晨1點到5點左右,我們所有客戶的貨物基本上能放在200多個提貨點上去。
如何玩轉生鮮?
1、把非標變“標準”。
鮮碼頭 CEO陳述家:我們在品牌VI識別花了很多的功夫,海鮮只有兩個顏色來出現,鮮碼頭就是一個紅色,包括一個藍色,我們做了一個所謂行為識別的概念,服務亮麗而精彩,要么是碼頭哥,要么是碼頭妹,我們做了很多媒體的關注,通過媒體的借力,使我們有很精彩的表現。
在整個VI識別上都是兩個色系,不管是在京東賣,還是在其他地方賣,都是紅藍色系。我們的理念是致力于送到餐桌上的主菜而努力。我們還做禮盒,網上去看品類的東西是沒有一個品牌的海鮮,去年團購特別火,我們在團購做了一款產品,所有的品牌上都有一個logo,大家一搜海鮮就可以搜到。
2、訂單農業(yè)
天天踏歌CEO:我們是基于訂單的生產計劃,就是訂單農業(yè),我們有了一定的客戶以后,他們的訂單需求,然后我們提供給我們的農場,在農場種植的時候,我們會跟農場同時來計劃今年的種植計劃,西紅柿多少斤,多少畝,規(guī)劃出來。我們再以月、季套餐的形式,我們會集中收起來,然后給到農場主,這樣他就踏踏實實進行種植。
3、更嚴格的品控
優(yōu)菜網 CEO丁景濤:我如果給他送西瓜,送一個不熟的,他覺得很不好的客戶體驗。作為我們來說,的確可以保證95%以上的西瓜都是非常甜的,但是你還會得罪其中一部分的客戶,很多時候會碰到一些水果很難保證都是好的,這樣客戶的體驗沒有辦法體驗不變,這一點很難保證。
客戶每個人吃的東西,實際上千差萬別,這個人喜歡吃酸的,送給他一個蘋果,不酸,他覺得不好。我們怎么來保證客戶的口感,能夠有客戶的客戶體驗,前期我們沒有做起量就很難保證客戶量,做起量就要有客戶體驗,這是一個很大的矛盾。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chuàng)業(yè)者、創(chuàng)業(yè)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chuàng)業(yè)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