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信息入口,顧名思義就是用戶為獲取信息進入移動互聯網的第一站。移動新聞客戶端、訂閱APP以及移動瀏覽器等,都可以成為數億移動用戶的信息入口。
移動互聯網與傳統互聯網相比,用戶獲取信息的習慣已經發生改變。移動端信息獲取方式除了簡單便捷之外,還需要更加“懶惰”、高效和智能。數據顯示,以手機瀏覽器為主的移動互聯網信息入口,碎片化特點明顯(據調查,用戶使用手機瀏覽器的頻率較高,75.6%用戶每天都使用,其中 63.3%用戶每天使用多次。而手機瀏覽器用戶平均每次使用手機瀏覽器時長為 10-30 分鐘,占比為 33.1%,可見用戶的習慣主要為每天使用多次,每次使用時間較短)。人類始終朝著更懶的角度蛻變著,尤其是在這個信息碎片化和大數據智能化時代,優質的信息質量和極致的用戶體驗才能夠留住用戶的心。
如何打造移動互聯網的信息入口?那就需要抓住用戶痛點,緊追互聯網信息獲取方式的4種新趨勢。
推薦
隨著大數據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的智能化推薦越來越成為吸引用戶的方法之一。可能以前,我們獲取信息的最便捷方式即是搜索和導航。而當前的主流移動瀏覽器和新聞客戶端,都可以根據用戶的不同信息訪問時長和頁面瀏覽習慣,智能化地推薦用戶所感興趣的信息。當你在某個頁面或者網站停留較長時間,下一次打開該應用的時候,可能就會在熱門位置優先推薦你所感興趣的信息。甚至,還會根據這個信息的屬性,羅列出相關的其它熱門信息供你閱讀。比如,Facebook通過對“你喜歡哪些運動?“、”你讀過那些書“等個人資料信息的分析,就可以在”贊主頁“為你智能地推薦相關的熱門職業球隊和書籍雜志。
訂閱
“訂閱“相比于”推薦“來說,顯得更加直接和人性化。由于當前的信息復雜多樣,獲取的渠道途徑冗余,還存在大量的重復內容,用戶通過自主訂閱所喜好的信息媒體,就可以大大地提高效率,及時地獲取最權威優質的信息。而目前,從百度瀏覽器、新浪和搜狐等新聞客戶端、ZAKER等訂閱軟件以及微信等多種移動端平臺,都提供了用戶自主訂閱功能,用戶可以在首頁訂閱自己喜歡的媒體,更加高效地去獲取自己所想要的信息。這些平臺訂閱功能的推出,反過來也促進了信息媒體的發展(尤其是虎嗅、快鯉魚等TMT新媒體),許多新媒體的用戶訂閱量能夠達到百萬級以上,帶來了巨大的用戶流量和曝光率,也逐漸成為用戶獲取信息的一種習慣方式。
社交
由于社交元素可以增加用戶黏性,現在越來越多的信息平臺都注重社交關系的引入。如網易跟帖,喊出“無跟貼,不新聞”口號,疊加網友觀點和思維的“蓋樓”,重新定義了網友的價值,體現了用戶的智慧和集體的力量。網易跟貼通過用戶的互動和討論,增強了用戶獲取信息的黏性,也延長了整個信息的生命周期。而這種基于信息內容和用戶興趣構建的社交關系,不僅可以衍生出新的產品和內容,也可以實現受眾的轉化,拓展新的收入渠道。對于移動端而言,信息平臺的社交元素尤為重要。手機的隨身性、實時性,可以滿足用戶隨時隨地進行互動交流的需求,黏性更高,易于融入生活。因此,微信等移動社交平臺的快速發展,已逐漸成為大量用戶獲取信息的第一入口。從“朋友圈”的分享互動和“訂閱號”的信息推薦,基本可以滿足用戶獲取不同信息的需求。其實,社交元素已發展成為各種互聯網應用的基本元素。
期刊
信息碎片化時代,用戶所獲取的信息是快餐式的,條目式的,海量卻浮躁,留不下深刻的理解和記憶,最終不能為我所用。因此,圍繞某一熱點標簽的深度報道非常重要,一些閱讀應用軟件整理的各種媒體“周刊”、“月刊”,便捷且實效,自然成為了許多用戶獲取深度信息的重要渠道。入口的形成是因為習慣,入口的替換也是因為習慣,而使用的便捷性決定了習慣的形成與更替。當前,以“多看閱讀”為代表的各種電子書閱讀客戶端,整合互聯網的優勢媒體信息資源,及時地推出各種熱門期刊,已經成為用戶獲取互聯網深度信息的重要入口。
從Yahoo到Google,再到Facebook和Twitter,無論信息載體和界面功能如何變化,本質上都是信息的傳遞。因此,基于內容信息的移動應用,只有不斷地升級產品服務,優化信息獲取方式,深耕用戶習慣和提升用戶價值,才能夠真正成為移動互聯網的信息入口。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