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那些將未來寄托在微信長遠發展上的人,自然呼喚一個更成熟、更完善、更穩固的平臺,而不是曇花一現的存在,他們不得不焦慮,但是除了等,別無他法。
•這個移動互聯網上發展速度最快的產品像黑洞般吸納了來自各方的力量,但卻正因為能量和想象空間的巨大讓誰也看不清它的未來,也就無法提前為它制定明確的規則。
•微信公眾平臺的爆發速度有多快?業內屢屢提及的一個現象是,辦一個3天2夜的微信總裁班培訓班,報名費1.8萬,用半天時間教老板們怎么用微信掃一掃。
•在一波又一波互聯網大潮的洗禮下,商家在接觸到新興互聯網品已經有了條件反射。當第三方開發者試圖給商家提供比短期營銷效果更長遠的產品時,商家對微信營銷的亢奮就成了一種阻礙。
•張小龍曾經明確表達微信只做自己該做的事情——搭建I/O體系。然而隨著微信能量越來越強,被寄予了太多的期待,也糾結了太多的利益,很多事情的細節甚至讓人懷疑張小龍本人是否知情和掌控。
“騰訊這樣讓其他開發者怎么做?!”坐在杭州貝塔咖啡館里,白鴉揮舞著雙手,言語間有憤怒更是著急。在所接觸到的微信第三方開發者里,深挖電商行業的口袋通創始人白鴉是表現出來的最焦慮的一個。
原因很簡單,白鴉在上一個創業項目“逛”失敗后賦閑兩個月,是看到微信在電商領域所潛藏的巨大機會才一頭扎進來。他從一開始就明確了路徑,利用自身的電商從業經驗基于微信平臺給商家創造一個新型店鋪系統和CRM體系,“這是一個不比淘寶小的系統。”他說。卻不料半路殺出“國家隊”——騰訊公司其他團隊開始做類似事情,并擁有第三方開發者所不具備的微信接口權限。
“我們當初覺得自己太懂電商了,認為騰訊即使做也做不了,然后才發現事情不是這么簡單。現在根本就不是一個公平的起點,如果每次新功能都讓內部先做,如果每次都測試半年,時間窗口很快就過去了。”從今年1月開始,白鴉不得不將精力放在了包括微博在內的其他平臺上。
截至2013年11月,在微信公眾平臺開放以來的15個月內,已經有200多萬的注冊賬號,每天保持8000個的增長速度。在這背后是形形色色的第三方開發者們,他們在微信生態圈中尋找自己的位置和空間。其中有如口袋通、微信電臺助手、車商通等植根于某個垂直行業的開發商,也有像微巴、微盟這種給各個行業提供標準化服務的第三方開發者平臺。這兩種類型的開發者無論在模式還是思路上都相差甚遠。
對前者而言,他們看到的是3年后的巨大機會,微信不是一個眼前用來淘金的工具,而是代表未來的一股顛覆性力量。對于后者,微信與微博并沒有本質區別,歸根到底還是一個營銷平臺,只是方式不同而已。身處同一個生態圈,盡管因為所處位置的差異對變化有不同感知,但對一系列來自“國家隊”的刺激他們都多多少少有些不安。
同樣給企業提供建站服務的騰訊風鈴,它的服務是免費的,這對以此盈利的微巴和微盟而言是根本上的沖擊。目前微盟已經對包括微網站、一鍵導航、在線留言、關鍵詞回復、自定義菜單、抽獎等基礎功能免費開放,微巴認為由于客戶的不同目前仍不會造成影響,但這個生意能持續多久?
微信電臺助手創始人徐旭慶幸自己當初在選擇方向時避開了電商,而選擇了廣播電臺這個頗為冷門的行業。盡管到目前為止他沒有感受到來自“國家隊”的威脅,可擔憂仍在心中徘徊。“微信生態圈目前所面臨的最大風險正是內部勢力進入的可能性”,他進而反問,“如果阿里一邊做市場,一邊開店,是不是很讓商家擔心呢?”
無論如何,他們都無一不感受到微信的火熱,看到背后的機會,并迅速投身其中。這個移動互聯網上發展速度最快的產品像黑洞般吸納了來自各方的力量,但卻正因為能量和想象空間的巨大讓誰也看不清它的未來,也就無法提前為它制定明確的規則。目前,這種似乎是注定的不確定性給整個生態圈帶來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氣氛:亢奮和焦慮,它們在不同階段、不同地點、不同人群中蔓延,沒人可以避開,最終姌合成籠罩著生態圈的一股詭異氛圍——等待。
亢奮
從2013年3月開始至今,微巴開發了80多種基于微信的應用,用了10個月時間在全國發展出220多家代理商,簽約5萬多名商戶,累計收入2000多萬人民幣。這種速度“絕對超出預期”,就像站在速度突然加快的跑步機上,他認為自己只有加快速度才能跟上,已經顧不到姿勢是否標準了。
微信公眾平臺的爆發速度有多快?業內屢屢提及的一個現象是,辦一個3天2夜的微信總裁班培訓班,報名費1.8萬,用半天時間教老板們怎么用微信掃一掃。微巴創始人徐張生也明顯感受到傳統行業商家對微信的饑渴,并受益于此。
徐張生自己的總結是,微信能幫中小企業以最低成本進入移動互聯網,并且營銷效果好。以蘑菇街、美麗說為代表的營銷賬號早在幾個月前就看到了這個潛力,并將微博營銷方法移植到微信中,最終導致被封號。徐張生不是不知道微信關于“我們不是營銷平臺的”澄清,他將這句話理解為“微信只是不喜歡被做成微博那樣,但營銷還是要做”,因為這最能吸引商家,賣出產品。
短短1年多時間,這間400多平米的辦公室已經無法跟上微巴擴張的速度,徐張生已經租下樓下兩倍大面積的辦公室,打算過完年就搬過去。
焦慮
白鴉和他的口袋通團隊的前10個月都是在咖啡館里度過的,因為要省錢。口袋通至今只拿了一輪天使投資,幾乎將所有錢都花在人力上,直到11月才找了間辦公室,現在已經非常擠了。即便如此,白鴉也不敢融資,因為他沒辦法給投資人一個確定的未來。
4個月前還不是這樣。當時微信剛剛在廣州開完“合作伙伴大會”,白鴉聽后的結論是“商戶和開發者都有信心了”。因為那次會上微信公布了更多接口和能力,并明確了開放的態度,而此前這是開發者最擔心的問題。也是那時他感覺到機會真正來了,才給團隊找了間辦公室。
沒想到會開完了事情還是不明朗,因為“國家隊來了”。本來商家在微信這件事上都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現在看到接入騰訊微商城的商家在訂閱號中就有服務號的所有權限,便自然對第三方開發者產生疑問,為什么這里不能接入支付功能?白鴉只能說“再等等,可能微信會開放吧”。這句話他從8月份就開始說并不停地聽到別人說。無論是開發者還是投資人,從那時起就覺得“4個月后事情就明朗了”。4個月過去了還是同樣的期望,“也許4個月后就好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