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財有道:走近典當⑴——時代變化 新舊典當行大不同 不久前在北京舉辦的首都金融文化節上,北京典當行業協會組織會員單位集體高調亮相,使社會各界對典當這個古老又陌生的行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北京典當行業協會在這次文化節上進行的隨機調查資料顯示,100%的受訪觀眾希望了解典當知識和典當企業的經營特點。記者對一些專業金融機構人士進行了調查,發現很多金融機構的人士對典當的了解也是微乎其微。從今天起《生財有道》欄目將推出《走近典當》,陸續介紹有關典當的知識。
說起典當行,您可能會想到舊社會的當鋪,自然也就會與高利、盤剝這樣的詞相連了。舊社會百姓只有到了揭不開鍋的時候才會走進典當行,而走進典當行的當戶,也會被人們視為孤家寡人的敗家子,就連當戶自己也會認為踏入當鋪是一件極不光彩的事情。那么,新社會的典當行又是什么樣的?為了了解現如今的典當行,記者在北京典當行業協會的幫助下,走訪了京城幾家典當行。
北京典當業協會會長郭金山說,現在的典當行內涵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它既不是典,也不是完全的當,因為典根本不存在了,典是不能收錢的,把東西給你將來你要還給我,我把本錢還給你,是不收費用的,F在的典當,準確地說,是一個質押和抵押的貸款機構。
郭金山說,新舊典當行最大的一個區別是來典當行的人發生了變化:舊社會是兩種人:一種是窮人為了填肚子;另一種是敗家子、紈绔子弟。這兩種人決定了絕大多數人當完東西以后,不可能有能力將當物取走,F在來典當行的人主要是一些富人、有錢的人,他們只是一時的救急。有一個客戶有一塊表,他說,我有錢,只是死期存折,孩子考了一個外地的大學,買的國庫券如果沒有到期,把整的給破壞了,錢要是用不著就可惜了,不如借一點錢。所以說,現在來典當行的人不是為了填肚子,而是為了用于急需和生產的經營。典當是除了銀行等金融機構以外的唯一的一個國家特許批準、允許的放貸的機構,典當行最大的特點是:方便、快捷、靈活。
中天典當行行長郎穎說,現在的典當行已經不是過去那種舊社會的高利盤剝了。近兩、三年,我們也確實看到了典當行業服務對象發生了變化。過去是三種人:窮學生、沒落貴族、救命,F在不同了,中產階級最需要錢,為什么?他總要不斷的擴大和發展,真有錢的人和銀行借。小企業、小本的人,融資渠道解決不了,是個瓶頸。怎么辦?找典當行,F在光顧典當行為了救命的人很少了,沒落貴族沒有了,現在求發展的很多人不愿意光顧,典當現在不是過去那種舊社會的高利盤剝,現在是為個人、個體工商戶、中小企業解決燃眉之急,幫助你解決資金不暢的難題。
走訪了北京幾家典當行后記者發現,現在的典當行布局和銀行相似,一點也沒有了舊社會典當行的影子,走進華隆典當行寬敞的大廳,特色的布局更增加了幾分親切感。
華隆典當行總經理張宏偉說,這樣的設計可以消除和客戶之間的隔閡。我們的目的是突出典當行的現代形象,區別于過去在人們印象中的老典當行的形象。現在的設計要和客戶平等、消除和客戶之間的隔閡、平等地談事情。過去的高高的柜臺,客戶來了都要仰著臉往上看,這種形象是非常不好的。我還想做到及時雨,做中小企業生產、經營、發展的及時雨,做方便人民群眾生活的及時雨。
肖躍峰,一位年輕的老典當人,1994年進入阜昌典當行,已經在典當行渡過了11個春秋。
肖躍峰說,原來的典當行,給人的感覺是剝削階級的工具,高利盤剝的行為,現在名稱雖然還叫典當行,但是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有自身的特點,突出服務,能夠為社會提供服務,有急用錢,需要啟動資金的,比較多元化,已經不像過去家里揭不開鍋的時候,才來典當行。希望百姓能夠了解典當行業,同樣希望大家的觀念也能發生變化,想想怎么能夠在有利于自己的情況下,利用典當行。社會發展到這個地步,商品經濟、市場經濟,大家的思想觀念也應該跟著發生變化了。
典當3000年前起源于中國,這種最為古老的融資渠道,現在怎樣改變老百姓的生活質量,為我們的生活增添樂趣呢?當您聽了發生在典當行中的故事之后,也許您就會明白應該如何巧用典當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