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中國供理財稿】【財富中國供理財稿】開店一招鮮之云南印象
“一招鮮,吃遍天”。二00五年十月份,土生土長的云南姑娘余悅,在北京開了一家云南風情的服飾店。
因為姐姐在北京讀書,余悅在二00三年也跟著來到了北京。在開店之前,她在一家公司上班,每次回云南老家探親,都會帶一些當地特有的小飾品,送給北京的同事和朋友,結果大受歡迎。于是,她想著,自己的家鄉有很多少數民族,而且很多服飾具有民族風情的味道,“養在深閨無人識”。而自己也具備優勢:一是了解云南的文化特點,貨源不成問題;二是,如果在北京做獨家買賣,競爭也不大,效果應該也會不錯。
在美院學習的姐姐,非常支持余悅的想法,跟著她也一起出主意。有了家人的支持,余悅下定了開店的決心。小店總共投資了十萬元,一半用來辦貨,一半用來租門面和裝修。屋檐,燕子窩,招財蟾蜍,精致的細節布滿了十五平方的鋪面。
為了配合云南風情的主題,余悅每天都會穿著一身具有云南風情的服飾,頭扎一條粉藍的頭巾,時髦的長卷發隨意的披散在肩上,一臉燦爛明亮的笑,一看就是來自七彩云南的姑娘。
而小店的服飾全采自云南:而其中大部分是苗族和壯族的服飾。比如服裝、鞋帽、還有首飾等。而大多數的服裝,都是余悅在自己的故鄉買回來的。象一條苗族姑娘嫁人時穿的一條灰黑條紋傘散的裙子,售價是一千八百元。這種裙子,是用當地特有的大麻紡成線,然后再用手工織好的。而現在大麻不允許種,再加上手工制作獨一無二,“物以稀為貴”,售價自然也不低。
小店的寶貝不少,比如一件售價八百元的壯族支系的衣服,背后用金錢繡成了大印,顯得特別的別致,而且還有特殊的意義。是清朝的皇帝為獎勵護城有功,所賜的光榮的印章。這件衣服是余悅花了一百元從老家收上來的二手衣,貼上八百元的標簽,一是得來容易,二也是舍不得賣的意思。但這不算她的鎮店之寶,余悅的珍藏,是一塊百年歷史的手工繡片,標價三萬三千元。
“我為什么標這么高,其實是物有所值。象這位一個背帶是兩三年。這樣一條邊是兩個小時的功夫,而且還有一定的歷史!庇鄲偨忉尩馈
現在,繡片越來越少見了,有的顧客純粹買來是為了收藏,作為裝飾。沒有收藏功能的繡片,余悅就把它拆開來賣。余悅拿出來一件藍色的牛仔衣和一條白色的牛仔裙,原本這些都是顧客準備淘汰的過時衣物。余悅把繡片繡到了牛仔衣的衣領上,把綠色的柳條繡片拆下,繡到了白色牛仔裙角,頓時顯得非常時尚、與眾不同。用繡片改裝的牛仔衣收費兩百,牛仔裙一百五十元。收費不便宜,卻讓顧客覺得物有所值。當然這也得益于余悅的一手好針線活,通常余悅用一兩天閑著的時間,就可以繡好。而最主要的,就是要根據款式和色彩來搭配。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云南風情的服飾在北京城顯得非常有個性特色。光臨余悅小店的顧客大多數也是熱愛時尚的人,尤其是文藝界的藝術家比較多。剛開張第一個月,流水就有一萬九千元,除去商品成本,以及房租及稅金七千五百元,開張就賺了將近兩千元。
“從來沒有經過商,第一個月不虧,把房租掙出來就可以了。我們覺得很欣慰!标柟獾挠鄲偤軜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