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5年,我國滿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將達到一億多,一個龐大的銀發市場正在逐步形成。就在大多數商家漠視這個市場的同時,一些下崗職工和私營個體卻巧打特色牌和服務牌,淘金銀發市場。
賣開水賺錢
鄰居吳麗莉下崗后干過幾個行當,一次她聽街坊宋大媽說樓上的李爹爹因為灌開水時,眼睛不好使,燙傷了腿。宋大媽還抱怨道,現在煤氣費太貴,好些節儉的老人覺得用煤氣燒開水劃不來,有些愛干凈的老人覺得燒煤臟。聽了這些,吳麗莉心中一動:能不能開辦一個“老人開水房”?
臨街的門面租不起,吳麗莉找到居委會,每月象征性地交一百五十元的租金,把宿舍一樓老人麻將室隔壁近十幾平方的房子“盤”了下來。“批發”進了小煤爐和暖瓶。又通過“招標”,選了價格低、服務好的送煤工。開店后,每瓶開水只收二毛錢。按每天供應三百瓶計算,每瓶純利一角,一個月下來,吳麗莉有近1200元的收入。
助老人看病
李倩從一家工廠的醫務室退休后,深知老人在看病方面有諸多不便。針對這種情況,李倩在臨街租了個門面,打出了為老人看病當助手的廣告。一時間,“門庭若市”,生意紅火。
李倩的服務范圍是:自己為老人看常見病,打針或輸液。另外,她雇傭了一個小護士和兩個三十多歲、力氣大、性情溫和的農民工。如遇老人突發疾病,她親自帶護士上門做一些簡單的處理。如日常老人看病需要的話,可以打電話跟她預約,由民工背老人上下樓,進出醫院,并代其排隊、掛號、取藥等,提供全程服務。可以按天或按次收費,也可以簽訂長期服務合同。
由于這些服務都是市場的空白點,年邁體弱的老人又確有需要,李倩的“夕陽紅老年關照屋”每月收入都有五千多元。
帶老人旅游
伴隨著旅游潮的興起,一些有錢有閑的老人也很想到外面走走,但又害怕出門,出門在外,老人買票、轉車、住宿、拍照等都是問題,更多的老人怕在外面被人蒙騙。當過工會主席的陳三強了解到老人這些憂慮后,去年創辦了“助老游”服務中介社。
中介社的工作人員都是四十歲左右的中年人。他們的職責是:提供取票、搬運行李、采購等一系列后勤服務,盡量讓老人游得開心放心。由于這些“男導游”體質好、見識廣,性格穩重,又健談,一進入市場,就廣受老人的歡迎。老人可以用500-800元的價格在服務社租個全程陪導。平常社里每月能接到五六十單業務,黃金周更是應接不暇。
專營獲利豐
當前,大多數電信營銷商將中青年人當成他們手機和上網業務的主要客戶群。他們認為老年人觀念陳舊,不會對流行的新款手機和時興的上網業務感興趣。電訊數碼城的店鋪老板趙健卻另辟蹊徑,專門開展針對老人的電信業務,并與開發商合作,從各種具有特殊功能和用途的手機和視頻聊天等上網業務中,獲得了較為豐厚的市場回報。
這家店鋪引進的都是大黑白屏、功能簡單、既好識別也便于操作的手機。在節假日則按優惠價推出金婚、銀婚老年情侶手機。一些追求時尚的老年人有的是成雙成對來買,也有其子女買此類手機作為孝敬老人的禮品。購買后,由營業員幫老人設定傳統曲目和其他幽默段子的“彩鈴”。此外,這家店鋪還代賣網卡,為老年顧客提供上網服務和上門維護電腦。正因為店里有懂業務、耐心細致的銷售員和專業人員,趙健的生意越做越大,現在,他已經在其他城區發展了兩家旗店。
總之,老年市場大有可為,目前,市場上還有許多老年用品和服務的空白點尚待開發,如陪聊、陪逛、特色菜式、花卉養護、老年用品租賃業務、老人托管等等。做老年人的生意,一是要專;二是服務要細膩;三是要熟悉他們特殊的需求和消費心理。小型業主,尤其是下崗職工本錢不多,只要用心,銀發市場里也商機無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