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結果顯示:穗京滬13%消費者計劃在1年內購車。
近日,市場研究公司AC尼爾森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汽車消費稅和燃油附加稅的提高并未降低人們購買汽車的熱情,北京、上海和廣州3大主要城市超過13%的消費者計劃在之后的12個月內購買私家車。
燃油費為大頭 占消費一半以上
八成受訪者認為新近消費稅的提高不會對自己的購車計劃產生任何影響。AC尼爾森的電話調查表明,北京、上海和廣州的汽車保有率達到19%,平均每5個家庭就有一家擁有1輛車。而這一結果與2004年的7%相比,有了驚人的增長。
AC尼爾森近期聯合中國汽車門戶網站Chinacar.com針對中國消費者的汽車購買習慣進行了一項在線研究。此次調查顯示,消費者稱其由于汽車和相關支出的每月花費平均為人民幣1120元,其中消費水平較高的上海消費者稱每月開銷平均在1360元左右。這一數字已經十分接近發達國家中消費者在此類項目上的花費,如在法國消費者平均月支出為152歐元,合人民幣1536元;在英國約為200歐元,合人民幣2020元;在德國約為235歐元,合人民幣2374元。
所有與汽車有關的消費項目中花費最大的就是燃油消費,占所聲稱的總消費額的一半以上(51%)。與成熟的市場相比,中國消費者花費在燃油上的費用比例明顯高出很多。以英、法為例,燃油費的比例在16%~16.5%,他們把更多的費用投入到其它方面,比如車輛維護(29%~36%)和停車(12%~22%)。
汽車美容店 廣州大有發展空間
汽車零售業的發展狀況反映了不同的消費趨勢。AC尼爾森近期對28個城市8萬多家銷售網點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普查,揭示了這些渠道的發展狀況。以店鋪的絕對數目而論,上海的汽車美容店要比北京多出1/3,而廣州和青島的數目則與北京相近。受訪者稱其用于汽車美容的平均消費額為每月99元。
此外,在不同的城市中擁有特許經營權的修配廠所占的比例也不相同。在上海這種修配廠的比例高達43%,遠遠高于北京的22%。這證明同國內其他地方的消費者相比,上海的消費者更為看重汽車的售后及質保服務。
“眾多數據表明,中國消費者不僅滿足于購買私家車代步,而且愿意在汽車養護、質保和美容支出方面加大消費投入,以享受更好的駕駛體驗。”菲利普評論說:“這些為汽車零售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契機。與此同時,使得連鎖授權的汽車修配店成為一種可行的商業模式。(信息時報)
--------------------------------------------------------------------------------
汽車美容收益頗豐
上海準點汽車服務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2月成立,專注于汽車美容裝飾業務,一年多來已擁有2家門店,收益頗豐。昨日,該公司總經理劉小萌向《每日經濟新聞》披露了自己的創業經歷。
他同時透露,公司計劃今年再開設7家店,其中將首次包括加盟店。
創業策略:標準服務低廉價格
劉小萌表示,目前從事汽車美容業務的公司大約有幾百家。市場上魚龍混雜,假冒偽劣商品層出不窮。準點公司在創業初期就選擇正宗知名的供貨商,在服務施工上堅持標準化,同時盡可能提供低廉的價格。“別人賺10元,我就賺8元。提供質優價廉是搶占市場的法寶。”劉小萌說。
創業難點:人才流動性大
不過,劉小萌覺得最大的難題其實是人力資源的問題。他表示,這個行業優秀人才的流動性非常大,干了幾年自立門戶的例子也比比皆是。為此,他想出了不少點子,如提高薪水;每年一次的店長分紅;內部優先加盟權讓員工也做老板。實行了這些措施之后,企業明顯比以前能留住人了。
經營模式:實施加盟戰略
劉小萌表示,已經規劃的7家店中有部分是加盟店。加盟店采取產權合作形式,準點將自己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人員全部輸出,嚴格控制其質量體系。他還透露,汽車美容裝飾行業現金流通暢,很少出現拖欠款的情形。其實這個行業門檻并不高,先期投入不大,其中主要的就是門店租金這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