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檔案
店主:李健
店名:淘寶屋
店址:武勝路121號
投資規模:7萬元
相信嗎?一雙海外版的標志牌運動鞋,在武漢任何商場都買不到,卻在一個小店內買的到,而且只有一雙。
相信嗎?一雙現已停產的“喬丹17鞋”只賣1000多元,
有!這樣一家特色小店就在漢口的武勝路上,它的名字叫淘寶屋。
“其它的鞋店是人挑鞋,我這里是鞋挑人。”
在李健的淘寶屋中,約20平米的空間擺著近百雙各式各樣的鞋子和衣服。
“這雙鞋是越南產的,國內沒有其他地方又賣的。”在武勝路這個不起眼的小店中,很多鞋子、衣服居然都是很多專賣店和大商場沒有的。
賣“絕版”名牌
“所有的產品都是名牌,而且大部分是只有一件存貨,屬限量出售。款式和品牌都是國內少有甚至沒有的。“李健很得意。
“這是標志牌運動鞋的海外版,國內生產出口的,但在國內沒有賣的。”李健說。
像這樣的“絕版”貨在淘寶屋占有很大的比重,“專賣店和商場買不到的款式就有十幾種。如越南生產的CET、TIMB牌鞋子。在衣服款式中,有2款意大利的在國內也是獨此一家。”
“貨雖少,卻各個都是‘稀品’。顧客沒有挑選的余地,只能是鞋挑人”李說,他賣的全部是戶外運動休閑衣服和鞋子,客戶的主要定位在于高端群體。
“因為只有一雙鞋或是一件衣服,很多顧客因為尺碼不符,只能遺憾離開。”
進貨是關鍵
“別小看這些貨,為了進貨,我經常要在廣州待上個把月進貨。”李說。他賣的這些貨都是從生產車間直接提取的樣品、次品和剩品。
“有的是樣品沒有被看好,有的是下定單后違約的,有的是廠家生產過剩的。我就買下這些產品。”李健說,他專派了一名員工長年活動在廣州、越南兩地,負責調查、搜集各個知名廠家的生產信息,然后進行公關。“專門買這些樣品、次品和剩品。”
“很多樣品都是沒有下過定單的,所以在市場上買不到。但我認為它設計的很好,所以我就買了回來。”李老板說。
“對樣品、次品和剩品的選擇,取決于自己的眼光。如果選的產品款式不好,銷路就成了問題。”
做的都是回頭客
“現已停產的‘喬丹17’運動鞋,專賣店一件賣3000多元,而在這只賣1000多。”
李健說,由于產品是從廠家直購,中間少了批發商這一道坎,所以在價格上要比專賣店、大商場便宜的多。
“開這樣的店,做的都是回頭客。”李說,這里的產品價雖比專賣店便宜,但走的仍是高端路線,單件價格大多在200—1000元之間。所以顧客必須要相對穩定。我現在一年可以穩賺10萬元。”
“只要前3個月打開了局面,生意就好做了。”李介紹說,由于價格較高,只有顧客購買后覺得滿意,他才會相信你,才會回頭來買,才會向朋友推薦。所以,只要能夠守得住頭3個月,生意就會慢慢好起來的。”
風險提示:
(1)進貨必須要對廠家進行攻關,對名牌產品必須要了如指掌。
(2)必須要買到正版品牌產品。
(3)選購樣品和剩品時,一定要眼光獨特,應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