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乎者也”,本是用來諷刺對方說話咬文嚼字的描述,被出身Meta搜索項目和創新工場的三名聯合創始人取了前兩個字改為“知乎”,作為中國最大一家類Quora網站的命名。幾乎與Quora一模一樣,知乎也采取了嚴格的邀請制度來發展早期用戶,也正是因此,知乎也重蹈覆轍了Quora曾經遇到過的瓶頸:由于創始團隊的人脈局限于科技行業,導致話題大多集中在科技這個小眾圈子里,難以“大眾化”,嚴重限制了用戶數字的增長。
在知乎上,有一條名為“知乎和Quora的差距在哪”的問題,吸引了23個回答,其中大部分用戶反應知乎在專業性上遠不如Quora,賣弄觀點的居多,真正貢獻CYE知識的偏少。與Quora不同,知乎有時也會呈現出較為另類的媒體屬性,尤其是在一些熱點事件產生時,知乎會涌現出許多圍繞事件話題征集看法的提問,時機性很強,卻不如Quora那樣對知識沉淀有著上佳的處理方式。
或許也是為了突出優質內容的存在感,知乎在2013年推出了移動應用產品“知乎日報”,由編輯精選問答案例來滿足用戶的求知欲,同時也邀請了部分用戶開通了“知乎專欄”,塑造明星作者的標桿形象。
在盈利問題上,知乎也不著急,曾經傳出“因為無法盈利而遭投資方創新工場撤資的消息”,知乎聯合創始人之一成遠也否認了消息,并表示在不傷害用戶體驗的前提下,通過廣告來實現盈利是最妥當的模式。
移動新聞:The Daily vs 今日頭條
2011年1月,默多克旗下的新聞集團與蘋果公司公開宣布,iPad上將推出由雙方共同合作開發的移動新聞閱讀應用The Daily,并將成為“未來發展的潮流”。不到兩年,由于The Daily持續虧損,默多克宣布停止The Daily的運作。
喬布斯生前與默多克私交不錯,The Daily方案亦由喬布斯過目,屬于新聞集團與蘋果公司都高度看好的項目,趕在紙媒哀鴻遍野的時刻,祭出媲美《紐約時報》的內容產品,并且正好搭乘上了移動互聯網的順風車,無論從哪個角度看起來,這都是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
然而,The Daily死得悄無聲息,在App Store中收取40美元年費的The Daily,巔峰時期的付費用戶只有10萬人,一年400萬美元的收入,相比3000萬美元的年度虧損額度,顯得過于恐怖。不過問題在于,The Daily已經是App Store中收入最高的新聞類應用,這顯然意味著要么The Dail的運營成本超標,要么新聞類應用就不應該走上收費的道路,因為它注定無法盈利。
The Daily嘗試過削減自己的運營成本,在關閉前半年,默多克從The Daily的170名員工中裁員了50人,但是沒有刪減內容,即使如此,虧損依舊沒有止步,而默多克發現再繼續裁員的話,The Daily則將面臨無人可用的困局。當The Daily這種新媒體陷入危機時,美國正在轉型中的傳統媒體卻紛紛加大了競爭力度,《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在移動端的投入逐漸增大,在讀者流失加劇的情況下,The Daily被迫選擇黯然退出了歷史舞臺。
那么,新聞類應用就應該免費——而依靠其他方式的盈利嗎?在大洋彼岸的中國,一匹黑馬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今日頭條”是2012年異軍突起的一款移動新聞應用,這是一個幾十人規模的創業團隊的作品,如今已有4000萬注冊用戶,其下載熱度在App Stroe資訊類應用排行榜中與“騰訊新聞”、“搜狐新聞客戶端”不相伯仲。
“今日頭條”不僅奉行中國市場上一貫的免費策略,而且它做得更為徹底——連記者和編輯都不需要,其團隊僅僅提供技術支持,在用戶通過微博等社交網站帳號登錄“今日頭條”之后,“今日頭條”將迅速咀嚼用戶的信息興趣并預判需求,最終向不同的用戶提供不同的頭條資訊,與傳統媒體“千人一面”的閱讀體驗全然不同。同時,“今日頭條”所提供的CYE資訊全都來源于新聞門戶,用戶點擊標題之后則會跳轉到對方頁面閱讀,“今日頭條”不僅沒有版權顧慮,由于能夠給內容源帶去流量,也免于被封殺和禁止抓取的待遇。
“一張再好的報紙也只有一個封面,一名再牛的主編也只能照顧一種風格。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大數據,讓我們可以根據用戶的行為,來挖掘他們的興趣所在和價值取向,有價值的信息就會推薦,有興趣的內容就能看到,這就是用戶至上的最好體現。”抱著這樣的態度,曾供職于酷訊、微軟、飯否的工程師張一鳴在選擇創業時做了“今日頭條”這款產品,當重金打造的The Daily遭遇滑鐵盧時,更為輕巧和安全的“今日頭條”卻另辟蹊徑,取得了不俗的成績,這或許也是中美互聯網的環境差異使然。
只是,“今日頭條”投機于技術處理,卻難以對門戶巨頭們對移動新聞重拾重視而產生足夠的防御壁壘。2013年,四大門戶(新浪、搜狐、網易、騰訊)均對移動新聞市場投入血本,試圖挽回失地、創造入口,其中搜狐和網易更是在移動新聞應用產品上先后宣告突破1億用戶規模,這讓“今日頭條”失色不少。利用自主訂閱的設計,門戶的移動新聞應用同樣實現了個性化的推送和更為集中化的閱讀體驗,在此沖擊之下,做二手采編工作的“今日頭條”未免有些單薄和被動。
……
未來,媒體產品之間的“新舊”邊界將變得愈加模糊,投資及并購交易亦成為資本巨頭整合媒體資源的重要戰略組成部分,除了前文提及到的TechCrunch之外,AOL近年來還接連收購了Engadget(美國電子科技主題博客)、Huffington Post(美國新聞博客)等新媒體,而在中國,浙報傳媒投資虎嗅網(商業科技博客)、入股華奧星空(有著國家體育總局官方背景的體育門戶網站)都是類似的案例,從這個角度來看,中美的生意經倒是頗為“殊途同歸”。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