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此次調整在保持進出口稅收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同時,更注重發揮關稅調控杠桿作用,進一步推動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
盡管經濟復蘇有待進一步夯實,中國仍將如期兌現對WTO的關稅調整承諾。
2010年1月1日起,我國將進一步調整進出口關稅稅則。至此,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降稅承諾全部履行完畢。2001年 “入世”之時,中國承諾在貨物貿易領域,用5~8年將貨物進口的平均關稅從當時的15.3%降至9.8%。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15日表示,此次調整在保持進出口稅收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同時,更注重發揮關稅調控杠桿作用,進一步推動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
促進貿易平衡600余種產品享低進口稅率
作為承諾中的“最后一調”,財政部表示,2010年我國將降低鮮草莓等6種產品的進口關稅;繼續對小麥、玉米、稻谷和大米、糖、羊毛、毛條、棉花等7種農產品和尿素、復合肥、磷酸氫二銨等3種化肥實施關稅配額管理,對關稅配額外進口一定數量的棉花繼續實施滑準稅,稅率維持不變,對尿素、復合肥、磷酸氫二銨繼續實施1%的暫定配額稅率;繼續對凍雞等55種產品實施從量稅或復合稅,稅率維持不變。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由于此次降稅涉及商品少、稅率降幅小,對關稅總水平影響不大,2010年我國關稅總水平仍為9.8%。其中農產品平均稅率為15.2%,工業品平均稅率為8.9%。至此,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降稅承諾全部履行完畢。
據悉,目前世界農產品的平均關稅是62%,大大高于我國的15.2%,可見我國的農產品開放程度已經超越包括一些歐美國家在內的很多發達國家。
“這是一個大國負責任的體現,在貿易保護主義面前,我們起了非常了不起的示范效應。”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劉桓表示。
但劉桓也坦言,如期履行承諾,我們確實承擔了一定風險,因為世界經濟什么時候真正復蘇尚不明朗,而且,在國內一些產業競爭力不強的情況下,下調關稅會使其處于弱勢。但從長遠來看,如果我們不履行承諾,一定會遭到貿易伙伴制裁,對出口更不利。
值得注意的是,明年關稅的調整正在與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聯動。這表現在關稅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的支持;表現在對企業自主創新,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的發展的支持;表現在對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支持。
具體來說,明年我國將對600多種產品實施較低的年度進口暫定稅率,主要包括煤炭等資源型產品、光通信用微光元件等基礎原料或關鍵零部件、家用洗碟機等日用消費品、大馬力發動機等先進生產設備。
“這也是基于我國調整外貿結構、增加進口、促進貿易平衡的考慮。”劉桓認為。
開拓新興市場實施協定稅率和特惠稅率
同時,我國將對部分國家原產的商品實施比最惠國稅率更加優惠的協定稅率,對部分最不發達國家原產的商品實施特惠稅率。這些國家也將在2010年對我國商品實施相應的協定稅率。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強調,與2009年相比,2010年我國實施的協定稅率產品范圍更廣、優惠幅度更大。
專家認為,降低關稅也是中國在為外貿開拓新興市場有計劃、有步驟布局的措施之一。
上述負責人表示,2010年我國將依據中國-東盟、中國-智利、中國-巴基斯坦、中國-新西蘭等自由貿易協定以及 《亞太貿易協定》,對原產于東盟十國、智利、巴基斯坦、新西蘭、韓國、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國等國家的部分進口商品,實施比最惠國稅率更優惠的協定稅率。
特別是自2010年起,中國-東盟自貿區協定將實施第四批正常商品降稅,雙方90%以上的商品將實施零關稅,中國-東盟自貿區將全面實現貨物貿易自由化。降稅后,我國對東盟各國實施協定稅率的商品稅目數在6800個左右,總體平均稅率為0.1%,平均優惠幅度為99%。
另外,在內地與香港、澳門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框架下,對原產于港澳地區且已制定原產地優惠標準的商品實施零關稅。同時,我國將繼續對原產于老撾、埃塞俄比亞等41個最不發達國家的部分商品實施特惠稅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