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下旬以來,淮安市啟動實施援助“十萬農民工‘技能培訓、創業助推、就業送崗、維權幫扶’四大行動”,著手在全市建立10個農民工就業培訓示范基地,培育10個農民工創業示范基地,選樹10名農民工自主創業示范帶頭人,確定在兩年內為1萬名農民工免費提供職業技能培訓,促進4萬名返鄉和失業農民工實現就業和自主創業,目前全市農村148萬外出務工人員99%以上實現就業和創業。
淮安作為勞務輸出大市,去年下半年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全市先后返鄉滯留的農民工有35.7萬人。對此,該市及早采取有效應對措施,把促進農民工就業創業與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結合起來,把破解農民工就業創業難題作為踐行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理念的重要內容,建立調查報告制度、技能培訓制度、鼓勵創業制度,實行就地轉移、返鄉創業和異地輸出并舉,技能培訓、就業服務和政策扶持并重,落實“任務到位、責任到位、對接到位、方式到位、組織到位、措施到位”的“六個到位”,全市返鄉農民工就業有助、創業有路,形成了促進就地轉移一批、幫助重新外出一批、扶持自主創業一批、本地企業吸納一批、出臺政策鼓勵一批等“五個一批”的新格局。
技能培訓一批。該市加大對返鄉農民工的技能培訓,堅持以市場和企業需求為導向,按“缺什么工種、搞什么培訓”思路,實施“定向培訓”、“訂單培訓”,拓寬培訓工種,將傳統的縫紉、電焊、家電維修、建筑工程、駕駛、食品加工、種植(養殖)培訓課程拓展到電子信息、機電制造、服務業等領域,提供職業指導、職業介紹、職業培訓的“一站式”就業服務,還運用遠程教育平臺,舉辦農民SYB創業培訓等形式,增強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能力。 今年以來,全市接受免費技能提升培訓的返鄉農民工有5萬多人(次),有2.4萬人在家門口捧上了“新飯碗”。
創業帶動一批。該市以實施創業孵化工程為契機,以農業支柱產業、農民創業點作為創業載體,引導農民工進入孵化基地,實現從“想創業”向“會創業”轉變,著重立足本地農業資源,發展高效農業,開發生產具有本地特色的產品,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和農技推廣、包裝儲運、貿易營銷、農資配送、信息咨詢等農業產業化配套服務企業。同時為所有創業人員建立臺賬,免費代理企業申辦、稅務登記、招工錄用等事務,提供開業指導、項目開發、小額擔保貸款、跟蹤扶持等一條龍服務,大力培育和宣傳農民返鄉創業典型,發揮典型示范帶頭作用,將農民工“返鄉潮”變為“創業潮”。目前,全市有2200人走上了自主創業之路,創辦各類企業、養殖場800多個,投資超200萬元的鳳還巢企業逾百家,帶動當地勞動力和返鄉農民工就業5萬多人。
|